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治水

治水

①上游即今山西、河北境内的桑干河及永定河。自今北京市西南卢沟桥以下,故道在今永定河以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雁门郡阴馆县: “累头山,治水所出,东至泉州入海。”

②即今山东平邑县东南浚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泰山郡南武阳: “冠石山,治水所出,南至下邳入泗。”

③即今山东东部之大沽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东莱郡曲成: “阳丘山,治水所出,南至沂 (计斤) 入海。” 治水即 《左传· 昭公二十年》 “姑尤以西” 之姑。


古水名。上游即今山西、河北两省境内的桑干河与永定河;自今北京市西南卢沟桥以下,故道在今永定河之北,在今天津市入海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阴馆“累头山,治水所出,东至泉州入海”。参见“桑干河”、“永定河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全茗州

    北宋置,属邕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北全茗镇。元属太平路。明属太平府。1916年废入龙茗县。北宋置羁縻州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新县西北全茗镇。后废。

  • 天圣砦

    北宋天圣元年(1023)置,属镇戎军。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北六十里。《宋史·刘仲武传》:熙宁中,“夏人谋犯天圣砦……如期而敌至,力战却之”。金属镇戎州。元废。

  • 平定山

    又名太平山、平顶山、品字山。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南。民国《兴京县志》卷10:平定山“亦名品字山。以其极巅有水池三眼得名”。峰峦叠嶂,峭壁嶙峋,林谷清幽,为境内名胜。

  • 焉耆国

    又名乌耆国、乌缠国、乌夷国、阿耆尼国。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。属西域都护府。都城在员渠城 (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)。北魏万度归率兵破其国,屠其城。后,焉耆国当徙都于今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四十里城子旧城。唐置

  • 法雨泉

    在今江苏吴县西南穹窿山上。明王鏊 《姑苏志》 卷9: 法雨泉 “山半有泉名法雨,四时流不绝,下注石堰,可以灌田”。

  • 大鱼山岛

    即今浙江岱山县西大鱼山岛。1944年8月,新四军七十余人进驻大鱼山岛后,突遭日军二百多人、伪军三百多人和两架飞机的联合进攻。新四军英勇抗击,经7小时激战,毙伤敌一百余人,最后因众寡悬殊,弹尽粮绝,除二

  • 野狐城

    在今河北涞水县西。《寰宇记》 卷67易县: 古野狐城 “在县东三十里。耆老云: 昔有狐于九荆岭食五粒松子后得仙,谓之飞狐。其狐尝来此城,时人呼为野狐城”。

  • 海鸠暗沙

    在南海中中国中沙群岛内,位于中沙大环礁南部边缘。西距安定连礁2.4海里。1947年公布名称为海鸠暗沙。

  • 东乌岭关

    明置,在今山西沁水县西北三十里,接翼城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3沁水县:东乌岭关“宣德四年(1429)置巡司于此”。清雍正七年(1729)裁。

  • 单父县

    秦置,属砀郡。治所在今山东单县南一里。西汉属山阳郡。东汉改为侯国,后复为县,属济阴郡。西晋后废。隋开皇六年 (586) 复置,属曹州。大业初属济阴郡。唐属宋州。五代唐为单州治。明洪武元年 (1368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