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汾州

汾州

①北魏太和十二年(488)置,治所在蒲子城(今山西隰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汾阳、孝义、灵石、蒲县、乡宁、岚县、五寨等县以西地。孝昌时移治西河县(今山西汾阳县)。北齐改南朔州。唐武德三年(620)又改浩州为汾州,治所在隰城县(今汾阳县)。天宝元年(742)改为西河郡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汾州。北宋属河东路,金属河东北路。元属冀宁路。明属山西省,万历二十三年(1595)升为汾州府。

②西魏大统三年(537)置,治所在义川郡义川县(今陕西宜川县东北郭下村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宜川县地。废帝三年(554)改为丹州。

③北周改南汾州置,治所在定阳县(今山西吉县)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)改为耿州,十八年(598)复改汾州,并改定阳县为吉昌县。辖境相当今山西吉县、乡宁等县地。大业初改为文城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置汾州,五年(622)改为南汾州。

④北周置,治所在蒲子城(今山西隰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隰县、蒲县、大宁、石楼、永和等县地。隋开皇四年(584)废。

⑤隋开皇十六年(596)置,治所在永安县(今山西霍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霍州市及洪洞、汾西、灵石等县地。十八年(598)改为吕州。


(1)北魏太和十二年(488年)置,治蒲子城(今山西隰县)。以境内汾水河为名。孝昌时徙治隰城县(明改为汾阳县,今山西汾阳市)。北齐改为南朔州,后又屡有改置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又改浩州为汾州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汾阳、介休、平遥、孝义、灵石等市县地。明万历中升为汾州府。(2)西魏改南汾州置,治定阳县(今山西吉县)。北齐复名南汾州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又改耿州置汾州,治吉昌县(今山西吉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吉县、乡宁等县地。大业初改置为文城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复改为汾州,五年又曰南汾州。(3)西魏大统三年(537年)置,治义川县(今陕西宜川县东北)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宜川县一带。废帝三年(554年)改名丹州。(4)北周平齐后置,治龙泉城(今山西隰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隰县、蒲县、大宁、永和、石楼等县地。隋开皇初省。(5)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,治永安县(今山西霍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霍州、汾西等市县地。十八年改名吕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江岸

    一名刘家庙。即今湖北武汉市汉口东北江岸区。清末京汉铁路经此,设江岸车站并与水运衔接。遂改名江岸。1922年2月7日京汉铁路大罢工领袖林祥谦壮烈牺牲于此。

  • 新里

    ①春秋宋地,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北。《左传》: 昭公二十一年 (前521),“遂败华氏于新里,翟偻新居于新里”。②亦称新城。在今陕西澄城县东北二十里。《左传》: 僖公十八年 (前642),“梁伯益其国而不

  • 象城县

    隋仁寿元年 (601) 改广阿县置,属赵州。治所在今河北隆尧县东十二里旧城乡。大业二年(606) 改为大陆县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名象城县,属赵州。《元和志》 卷17: “取县西北古象城为名。”

  • 白石场

    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南。产海盐。《清一统志·廉州府》 “海北盐场”引《县志》:“白石场在县东南九十里,又东有官寨、丹兜二场, 皆明洪武中建。本朝并为白石一场。”

  • 冷落山

    在今甘肃岷县东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0岷州卫:冷落山,“盛夏阴晦即雨雪,因名。今有冷落山寨,为官军戍守处”。

  • 庄浪州

    元大德八年(1304)降庄浪路为州,属凤翔路。治所即今甘肃庄浪县西北南湖镇。辖境相当今甘肃庄浪县北部地。明洪武三年(1370)属凤翔府,八年(1375)降为庄浪县。元大德八年(1304年)降庄浪路为州

  • 胡怜站

    元置,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格林河口忽林屯。元 《经世大典》: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所辖狗站有 “胡怜站”。明改忽林站。

  • 白塔村

    在今河北博野县东南。1940年4月,驻保定、安国、蠡县、博野等地的日伪军二千余人合击驻博野县白塔村的三十三团。团直及二、三营跳出包围圈,被重重包围的一营奋起抵抗,毙伤敌三百余人。战斗结束后, 日伪军杀

  • 马蹄寺石窟群

    在今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南马蹄河西岸。石窟群包括北寺、南寺、金塔寺、上中下观音寺和千佛洞等七窟。开凿年代大致分为三个时期,年代较早的有金塔寺东、西窟和千佛洞第1、2窟。窟内造像题材和造像样式与迁洛前

  • 七星山

    ①在今福建霞浦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福宁州“太姥山”条:七星山“以七石浮立海面如七星而名。嘉靖中,官军尝败倭于此”。②在今台湾省本岛北端,为大屯火山群之最高峰。海拔1120米。清康熙间蒋毓英《台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