槠山
在今江西丰城市东。《寰宇记》 卷106洪州丰城县: 槠山 “在县东六十里。产槠木,有磐石可坐百人,上有徐孺子读书台”。
在今江西丰城市东。《寰宇记》 卷106洪州丰城县: 槠山 “在县东六十里。产槠木,有磐石可坐百人,上有徐孺子读书台”。
宋置,属嘉定府。治所即今四川沐川县。《宋史·黄畴若传》:南宋开禧元年(1205),董蛮部入寇犍为利店,“畴若亟移书两军,俾速还师守险为后图,西师遂退守沐川”。即此。元改置沐川镇。
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新昌县置,属平州。治所即今河北卢龙县。大业初为北平郡治。隋末改为肥如县。唐武德二年(619)复名卢龙县,为平州治。元为永平路治。明为永平府治。民国初属直隶津海道。1928年直属
在今广东蕉岭县北文福镇境。《清一统志·嘉应州》:大密径“在镇平县北三十里。上下皆崇冈峻岭, 中有一径,长十五里。有兵驻防”。
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荔浦县 (今广西荔浦县西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蒙山、荔浦等县地。贞观十二年 (638) 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荔浦县(今广西荔浦县西荔水北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
①即今四川汉源县北三十里唐家乡。民国 《汉源县志》 卷2: 复兴场 “即 《旧志》唐家场,俗呼唐家坝。在治 (今九襄镇) 南三十五里”。②原为仁怀县治。即今贵州赤水市东南三十里复兴镇。
即今缅甸仰光北160英里之卑谬附近,为古代骠国 (今缅甸中部) 的都城,遗址已在离卑谬6英里的摩萨发现。《大唐西域记》 卷10所记“室利差呾罗国” 和 《南海寄归内法传》 卷1所记“室利察呾罗国”,
在今陕西陇县西北五十里。《后汉书·来歙传》: 建武八年 (32) 春,歙与征虏将军祭遵袭略阳,“伐山开道,从番须、回中径至略阳”。即此。
1937年10月日伪改归绥县置,治所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。为巴彦塔拉盟驻地。1945年8月废。
在今海南省临高县东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5临高县: 美龙滩“水自石巅泻下,高数寻,形如曳练。下有潭,深不测。滩上黑石平铺,可容百余人”。
俗名小溪。在今四川巫山县北。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 庄辛谓楚襄王曰: “蔡灵侯之事,因是以南游乎高陂,北陵乎巫山,饮茹溪流,食湘波之鱼。”注: “茹溪,巫山之溪。”古水名。战国楚水。在今湖南省慈利县西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