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梁山泊

梁山泊

亦作梁山泺。在今山东梁山、郓城、巨野等县间。今梁山县治南梁山,原在巨野泽北岸不远,五代时泽面北移,后晋开运元年 (944) 黄河在滑州决口,河水泻入原巨野泽区,环梁山皆成巨浸,始称梁山泊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周显德六年 (959),“浚五丈渠,东过曹、济、梁山泊,以通青、郓之漕”。从五代到北宋,多次被溃决的黄河河水灌入,面积逐渐扩大。《宋史·河渠一》 记载: “天禧三年六月乙未夜,滑州河溢城西天台山旁,俄复溃于城西南,岸摧七百步,漫溢州城,历澶、濮、曹、郓,注梁山泊。” 宋邵伯温 《邵氏闻见录》 卷30称 “梁山泊八百里水”。金元时代,时因河水决入而扩大,时因河徙水退、滩地被垦而缩小。明初仍有百里左右。万历以后,黄河长期由徐州、淮阴夺淮入海,来水减少,渐涸为平陆。清康熙年间,梁山周围已是村落密集之地。北宋以来常为农民起义军的根据地,相传宣和初宋江起义曾屯聚于此。


(泊pō) 古湖名。又称梁山泺。在今山东省梁山、郓城等县间。南部梁山以南,本系大野泽的一部分,五代时泽面北移,环梁山皆成巨浸,始称梁山泊。从五代到北宋,多次被溃决的黄河河水灌入,面积逐渐扩大,熙宁以后,周围达八百里。入金后河徙水退,渐涸为平地。元末一度为黄河决入,又成大泊,不久又涸。北宋以来,常为农民起义军的根据地,相传宣和初宋江起义,曾屯聚于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扶阳城

    在今安徽亳州市东北。《元和志》卷7城父县:扶阳故城“在县东北三十六里。汉韦贤封邑”。《清一统志·颍州府一》:扶阳故城,“按《汉表》, 扶阳国在萧县,此城名偶同耳, 非故国也”。

  • 华冲镇

    清置,属沭阳县。即今江苏沐阳县东北华冲镇。在江苏省沭阳县北部,西临沭河支渠。面积52平方千米。人口4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华冲,人口 2300。传清沭河过境,汛期常决口,当地俗谓“华冲”,故名。1949

  • 万崖州

    ①北宋置羁縻州,属邕州左江道。治所在今越南高平省东境广渊附近。后废。②明永乐五年(1407)属谅山府。治所在今越南北部北太省武涯县一带。宣德二年(1427)以后地入安南。

  • 阳晋

    ①战国魏邑,后入秦。在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西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:魏襄王十六年(前303),“秦拔我蒲反、阳晋、封陵”。即此。②战国时卫邑。在今山东郓城县西。《战国策·楚一》:张仪说楚王曰,“秦下兵攻卫阳

  • 苞孚县

    唐天祐中改褒信县置,属蔡州。治所即今河南息县东北七十里包信镇。北宋复为褒信县。古县名。唐天祐三年(906年)改褒信县置,治今河南省息县东北包信镇。属蔡州。北宋复名褒信县。

  • 肤 (膚) 施县

    ①战国秦昭王三年 (前304) 置,为上郡治。治所在今陕西榆林市东南七十五里鱼河堡附近。东汉建安二十二年 (217) 废。②隋大业三年 (607) 置,为延安郡治。治所在今陕西延安市东延河东岸。唐为延

  • 姚市镇

    即今四川安岳县东北五十里姚市镇 (姚市场),接潼南、遂宁界。清道光 《安岳县志》 卷11:嘉庆年间,白莲教张子总 “自遂宁东禅寺入安岳境,焚附郭乡通贤场、 玉带桥, 宿姚市镇”。在四川

  • 嘉德城

    旧名喀喇巴尔噶逊。俗名达坂城。清乾隆四十七年 (1782) 筑,在今新疆乌鲁木齐县东南达坂城镇。四面皆山,有险可守。

  • 大台山

    在今河北井陉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井陉县:大台山在“县(今城关镇)西北二十里。趾削顶平,雄秀甲于封内,亦名五峰山。宋靖康间,女真入犯,居民多避兵于此”。

  • 淯井

    亦名雌雄水。为盐井。在今四川长宁县南七十里双河镇。为盐泉井,唐名淯井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66长宁军: 盐井 “在监城北。井之咸脉有二: 一自对溪报恩山趾度溪而入,尝夜有光如虹,乱流而济,直至井所。一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