桥州
①唐贞观六年 (632) 以处降羌置,为羁縻州,属松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境。后废。
②唐贞观六年 (632) 置,为羁縻州,属安定州都督府。当在今甘肃庆阳地区。后废。
唐贞观六年(632年)以羌人之地置,治今四川省若尔盖县西。属宜定州都督府。后废。
①唐贞观六年 (632) 以处降羌置,为羁縻州,属松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境。后废。
②唐贞观六年 (632) 置,为羁縻州,属安定州都督府。当在今甘肃庆阳地区。后废。
唐贞观六年(632年)以羌人之地置,治今四川省若尔盖县西。属宜定州都督府。后废。
在今江西高安市西北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6:筠州高安县有飞霞山。
在今陕西华阴市东五里。即西岳庙。俗称华阴庙。庙内古木千株,碑碣林立。
北宋嘉祐七年 (1062) 置,属邕州左江道。治所在雷火洞 (今广西大新县西北下雷镇)。元丰以后改为下雷州。北宋嘉祐中置羁縻州。治雷火峒(今广西大新县西北下雷)。元丰以后改为下雷州。
①西晋太康元年(280)改广武县置,属阴平郡。治所在今四川青川县西南青溪镇。一说在今平武县东北。取阴平郡与广武县各一字为名。南朝宋属北阴平郡。梁废。西魏复置,属江油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平武县东南二十里古城
①1913年降乾州置,属陕西关中道。治所即今陕西乾县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②1913年改乾州厅置,属湖南省。治所即今湖南吉首市西南乾州。1914年改为乾城县。(1)旧县名。1913年由乾州厅改置,治
在今河南内黄县西四十里卫河东岸。《清一统志·彰德府二》: 高堤镇,“河南粮运皆经于此。为津途要隘”。即今河南省内黄县西高堤集。西临卫河。明、清时河南粮运皆经此。
即鄢县。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北八十六里蕨溪镇北宣化坝。
即今河北枣强县东北二十五里流常乡。清于此设流常堡。
①西晋太康元年 (280) 改海阳县置,属新安郡。治所在万岁山 (即今安徽休宁县东十里万安镇)。南朝梁承圣中置新宁郡治此。陈仍属新安郡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为歙州治。十八年 (598) 改名休宁县
即今新疆哈密市西北七角井镇。清李德贻《北草地旅行记》:东盐池“四十里七角井。此为南北二路会合之总口。居民较多,约七八十家”。1929年置七角井设治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