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柏孜克里克千佛洞

柏孜克里克千佛洞

在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北一百余里。“柏孜克里克”,维吾尔语意为雕刻图案装饰的房屋。创建于南北朝末期,迄于元代。现存八十三窟。其特点为有些窟采取了开凿石崖与土坯砌建并用的建筑形式。以横顶直洞为主,亦有中柱式洞、方形双套洞和圆顶方形洞。壁画大部分残缺,残存部分内容有西方净土变 (极乐世界)、文殊等,颜色鲜艳。第39号窟中的各国王子举哀图,具有西域各种不同民族的特征。在其他窟也可以看到回鹘和蒙古供养人的形象。在壁画上的佛像、僧侣和供养人像旁,大多有用汉文、回鹘文双行并写的榜书,可以看出高昌回鹘时期回鹘民族与汉族兄弟民族间的亲密关系。是古代高昌地区保存最好、内容最丰富的一处洞窟。1982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吐鲁番市东北约50余千米处。著名石窟之一。现存77窟。有些窟采取了开凿石崖与土坯砌建并用的建筑形式,为银山以西各窟所未见。以横顶直洞为主,亦有中柱式洞、方形双套洞和圆顶方形洞。壁画大部分残毁,残存部分内容有西方净土变(极乐世界)、文殊等,颜色仍鲜艳如新。第39号窟中的各国王子举哀图,从头饰和面容可看出他们具有西域各种不同民族的特征。在第37号窟的北墙上绘有菩萨的立像,穿大红衣服,佩绿色璎珞,显然是西域人的装束。在其他窟也可看到回鹘和蒙古供养人的形象。壁画上的佛像、僧侣和供养人像旁,大多有用汉文、回鹘文双行并写的榜书。洞窟创建于南北朝末期,迄于元代,是古代高昌地区保存最好、内容最丰富的一处石窟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柏孜克里克千佛洞


猜你喜欢

  • 部落岭

    在今河北卢龙县东十八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卢龙县: 部落岭,“ 《志》 云: 唐初居黑水部于此,因名。明建文二年,辽东兵克昌黎,燕将谷祥败辽东兵于定流河,又追败之于部落岭”。即此。古山名。在今河北省

  • 金花公主墓

    在今北京市平谷县东金海湖大坝东侧。据明曹学佺 《名胜志》: “金花公主墓在 (平谷)县东三十里之马家庄。金花公主,俗传金章宗女也。其墓两山相抱,自崖口凿石穴,施四铜环,棺木悬空,引海子水流入于内,其深

  • 哈勒费延河

    即今黑龙江省逊克县东库尔滨河。《清一统志·黑龙江》: 哈勒费延河 “在黑龙江城西(按,应为东) 南四百六十里。源出西南兴安岭,东北流入黑龙江”。

  • 东西嘉梁州

    唐置,治所在今四川小金县附近。后废。唐置,治今四川省小金县附近。后废。

  • 临菑县

    汉临淄县,东汉作临菑。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临淄北。

  • 哈布塔海卡伦

    清置,为伊犁北路卡伦之一。在今新疆博乐市东北。乾隆格琫额 《伊江汇览·卡伦》:“哈布塔海卡伦西至沁达兰卡伦六十里。”

  • 喀喇巴尔噶逊营

    简称噶逊营。清置,属安西提督。在今新疆乌鲁木齐县东南达坂城镇。乾隆三十七年 (1772) 设守备驻守。五十六年 (1791) 又有粮员驻此。

  • 狼牙口

    即狼牙岭。今河北涞源县西南狼牙口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4定州: 狼牙口 “在倒马关西南六十里,三关外墙至此与内墙合为一”。《元史· 张柔传》: 戊寅 (1218),“国军出紫荆口,柔所部逆战于狼牙岭,马

  • 新塘寨

    在今浙江江山市西南新塘边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3衢州府江山县 “白寨” 条内: “县西南五十里有新塘寨。……正统中置,以备矿寇。”明正统年间置,即今浙江省江山市西南新塘边街。清同治元年

  • 朗县

    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、雅鲁藏布江南北两岸。属林芝地区。面积8100平方千米。人口1.5万。辖3镇、3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朗镇。朗,系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,意为“想像、显现”。曾译囊、郎、朗营、朗谿。元为乌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