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昔阳县

昔阳县

①隋开皇六年 (586) 置,属栾州。治所即今河北晋州市。十八年 (598) 改名鼓城县。

②1914年改乐平县置,属山西冀宁道。治所即今山西昔阳县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


(1)古县名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置,治今河北省晋州市。属定州。十八年改为鼓城县。(2)今县名。在山西省东部、太行山西麓,东邻河北省。属晋中市。面积 1952 平方千米。人口23.4万。辖5镇、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乐平镇。西汉于今县西南置沾县,属上党郡。东汉建安中置乐平县,属乐平郡。北魏太平真君九年(448年)废乐平郡,乐平县并入沾县,属太原郡。孝昌二年(526年)于今和顺县重置乐平郡及乐平县。北齐郡、县同迁沾城(今县城)。隋开皇初废郡,县属并州;开皇十六年(596年)于县置辽州,并置东山县。大业二年(606年)废辽州及东山县,乐平县属并州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于乐平县再设辽州,六年辽州移治辽山,乐平改属受州;贞观八年(634年)废受州,乐平复属并州;开元十一年(723年)属太原府。北宋太平兴国四年(979年)乐平县改属平定军。金大定二十二年(1182年)改属平定州,兴定四年(1220年)升县为皋州。蒙古至元初废州复县,至元二年(1265年)省县为乡入平定州,七年复置乐平县。明因之。清嘉庆元年(1796年)废乐平县为乡入平定州。1912年恢复乐平县。1914年因与江西省乐平县重名,改称昔阳县,属冀宁道。1927年直属山西省。1949年属榆次专区。1958年归阳泉市,1960年复县。1983年属晋中地区。1999年属晋中市。地处太行山中段,松溪河、清漳河、潇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玉米、谷子、高粱、豆类、麻类、棉花为主。矿产有煤、铁、铝土、铜、铅、石膏、硫黄、耐火土、黏土、云母、石灰石、石棉、浮石等。工业有煤炭、冶金、化工、建材、机械、纺织、酿酒、造纸等。阳涉铁路、207国道、昔九等公路经过县境。名胜古迹有石马寺、古长城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对峙河汛

    即今湖北竹山县东北官坪乡(对峙河)。民国《湖北通志》卷36竹山县:对峙河“《光绪舆地记》:在县东北八十里。驻外委”。

  • 云阳场

    在今四川云阳县东北云安镇。为盐场。此处历来为我国著名盐产区。西汉时置盐官。唐、宋置云安监。明置云安场盐课司。清置盐课大使。民国置云阳场知事。

  • 宝鸡县

    唐至德二年 (757) 改凤翔县置,属凤翔府。治所即今陕西宝鸡市。《元和志》 卷2宝鸡县:“以昔有陈宝鸡鸣之瑞,故名之。” 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49年升为市,1950迁县治虢

  • 市庄村

    即今河北定州市东南市庄乡。清道光《定州志》卷7市集:市庄镇在“城南六十里”。

  • 五代梁贞明二年(916)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创建,国号契丹,两年后建都皇都(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)。大同元年(947)改国号为辽,改皇都为上京。公元983年—1066年间复称契丹,后又改称辽国。疆城

  • 湔堋江

    今四川岷江及都江堰市西都江堰分水堤北之北江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灌县: “又西有湔江,亦曰都江,亦曰湔堋江,古离堆也。”

  • 新罗寨

    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。《金史·耶律余睹传·移剌窝斡》: 正隆六年 (1161),撒八反,为部将所杀,“窝斡始自为都元帅,陈家为都监,拥众东还,至临潢府东南新罗寨”。即此。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东。

  • 逊河设治局

    1929年置,属黑龙江省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逊克县西南逊河镇。民国 《黑龙江志稿》 卷2: 逊河设治局 “地濒逊河”,因名。1931年改为逊河县。1929年由逊河稽垦局改置,治今黑龙江省逊克县逊河镇。1

  • 小里潭

    即今湖北汉川县西南四十六里里潭乡。清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涉奕于城

    在今内蒙古西辽河上源西拉木伦河或老哈河流域一带。一说在今辽宁朝阳市东北。《晋书·慕容皝传》: 东晋建元二年 (344) 伐宇文逸豆归,斩涉奕于,豆归远遁漠北,“改涉奕于城为威德城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