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昌江

昌江

①一名大河。又名北河。即今江西东北部昌江,为鄱江北源。《寰宇记》 卷107浮梁县: 昌江“在县南。水西流会诸溪水入鄱江”。

②即今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西南之昌化江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5昌化县: 昌江在 “县 (治今昌城镇) 南十里。源出五指山,西北流汇群川水,至县东南侯村,分南北二流: 南江西流,经赤坎村而南出,会海潮成港,一名南崖江,又名三家港; 北江北流,绕县南,又西流至泥浦,与潮水会而成港,一名北港,并入于海”。

③即巫溪水。今四川巫溪、巫山两县境之大宁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大宁县: “又有马连溪,亦曰昌溪。” 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巫山县: “巫溪水一名昌江,自大宁入,东南流入大江。”

④即今越南北部之沧江 (商江)。《明史·安南传》: 永乐四年 (1406),张辅等讨安南,“师次芹站,遂造浮桥于昌江以济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2安南谅江府: 昌江 “府南七十里保禄县南。源出府西北山中,下流合市桥江。有昌江市”。


(1)鄱江北源。在江西省东北部。源出安徽省祁门县东北部大洪山南麓,西南流经江西省景德镇市,到鄱阳县姚公渡和乐安江汇合为鄱江,入鄱阳湖。长267千米,流域面积 7000 平方千米。祁门以下可通航。富水力资源,建有多座小水电站。(2)即“昌化江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尼提山口

    又作衮拉。在今西藏阿里地区达巴南六十里。藏语意为冬山口。原是在我国达巴守境内的一个山口。1954年中印协定规定双方商人、香客可以通过此山口互通往来。

  • 水磨疃堡

    即今山西浑源县西南水磨疃村。《清一统志·大同府》 “荆家庄堡”条下:水磨疃堡“在(浑源)州西十八里”。

  • 即阐。 春秋鲁邑。 在今山东宁阳县西北。 《公羊传》: 哀公八年 (前487), “齐人取讙及”。即“阐”。

  • 关内

    古代在今陕西建都的王朝,通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王畿附近为关内,亦称关中。今河北山海关以西地区,四川康定以东地区,甘肃嘉峪关以东地区旧称关内,皆与关外相对而言。地区名。(1)秦至唐时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、陇

  • 枉渚

    ①枉指枉水。即今湖南常德市南枉水。《楚辞·九章·涉江》: “朝发枉渚兮,夕宿辰阳。” 《水经·沅水注》: “沅水又东历小湾,谓之枉渚。渚东里许,便得枉人山。” 《太平御览》 卷65引 《湘州记》曰:

  • 宜君县

   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(446) 改宜君护军置,属北地郡。治所即今陕西耀县。西魏大统五年(539) 迁至今铜川市西北玉华南四里,为宜君郡治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郡废,县属雍州。大业初属京兆郡。唐武德七

  • 赖牟镇

    北宋置,属资官县。即今四川荣县西八十里来牟乡。

  • 周 (週) 城埠

    即今江苏溧阳市西南周城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0江宁府溧阳县: 周城埠,“宋末,土人结寨筑城于此,以御侵寨,周回濠迹尚存。亦曰周城”。

  • 太昭县

    清宣统二年(1910)置,属西藏。后划归西康省。治所在今西藏工布江达县西北太昭,后改工布江达宗。旧县名。本清札木达城(江达)。1913年改置太昭县,治今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西北太昭。后改工布江达宗。1

  • 石匣沟

    即古参合陂。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东北西沟门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