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庄
即今山东禹城市西北二十六里张庄镇。清光绪《禹城县乡土志》:由县治出西门西北行,官道上有张庄。
集镇名。在河北省望都县城东北部。属赵庄乡。人口 5100。以姓氏得名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辣椒。有制砖、粮食加工及辣椒油生产厂。为县东北部重要集市。公路通县城。
即今山东禹城市西北二十六里张庄镇。清光绪《禹城县乡土志》:由县治出西门西北行,官道上有张庄。
集镇名。在河北省望都县城东北部。属赵庄乡。人口 5100。以姓氏得名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辣椒。有制砖、粮食加工及辣椒油生产厂。为县东北部重要集市。公路通县城。
即今安徽霍山县南霍山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灊县:“沘山,沘水所出,北至寿春入芍陂。”《水经·沘水注》:“《地理志》曰:沘水出沘山,不言霍山。沘字或作淠。”
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北七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6盱眙县:长围山,“按《宋书》云,元嘉二十七年,宋文帝遣臧质拒魏武帝,遂于梁山筑长围城,造浮桥绝水路,即此山。又改为长围山”。
北宋置,属冠氏县。当在今山东冠县境。
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二十里马铺山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西汉高祖七年(前200),“冒顿纵精兵三十余万骑围高帝于白登”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如浑水又南分为二水,“一水南径白登山西,……今平城东十
即汉源坡。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三十里汉阳镇之石洞沟。《资治通鉴》五代唐长兴元年(930)胡注:“李昊《蜀高祖实录》:北军自白卫岭人头山后过,从小剑路至汉源驿出头倒入剑门,打破关砦。”即此。即“汉源坡”。
隋开皇十六年(596)改三龙县置,属岐州。治所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五十里岐山南。《寰宇记》卷30岐山县:“在岐山之阳,因山为名。”大业初属扶风郡。九年(613)移治今岐山县东北八里。唐初属岐州。武德元年
即今山东昌邑县东北二十四里东冢乡。清乾隆《昌邑县志》卷2有东冢集。
即南直隶的简称。
唐武德五年(622)改基州置,治所在延川县(今陕西延川县)。八年(625)废。
唐久视初置,属羁縻高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高县南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