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延川县

延川县

隋改文安县置,属延州。治所即今陕西延川县。《元和志》卷3延川县:“取吐延川为名。”大业初属延安郡。唐属延州。宋属延安府。元属延安路。明、清属延安府。民国初属陕西延安府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


在陕西省北部、清涧河下游,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。属延安市。面积 1941 平方千米。人口18.7万。辖8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延川镇。秦、汉时为高奴县地。北魏设安民县,西魏析安民县地于今文安驿置文安县及文安郡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文安县改名延川县,以境内吐延水(今清涧河)为名,安民县改名吉万县。大业元年(605年)废入上县。唐贞观二十三年(649年)安民县改为宏风县,神龙元年(705年)又改延水县。北宋熙宁八年(1075年)延水县降为镇,辖地并入延川县,属延州,元祐四年(1089年)后属延安府。元属延安路。明、清属延安府。1914年属榆林道,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35年6月工农红军进入后,曾设赤光、延水两县,1937年撤销并入延川县。1950年属延安专区。1958年撤销延川县,辖地并入延长县。1961年以原辖区复设延川县。1968年属延安地区。1996年属延安市。地处黄土高原区。清涧河及其支流永坪川斜贯县境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黍、谷子、玉米为主。矿产有石油和煤。有水泥、农机、粮油加工等工业。渭清公路经此。古迹和纪念地有杨家圪台、太相寺和刘家渠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西城屯

    即今甘肃镇原县东南五十里屯子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兴元元年(784),李晟复西京,朱泚自泾州北走,“至彭原西城屯,其将梁庭芬射泚坠坑中”。即此。即今甘肃省镇原县东南屯字镇。唐兴元元年(784年)朱泚败死

  • 乍丫

    即察雅。在今西藏察雅县东。原系乍丫呼图克图地,属驻藏大臣管辖。清宣统三年(1911)置乍丫理事官。1912年设察雅县。

  • 拔里迈泺

    即今黑龙江省宾县东北宾安镇东北灰铁山一带的沼泽地,一说在今黑龙江省木兰县西松花江北。《金史·世纪》: 辽咸雍八年 (1072),“五国没撚部谢野勃堇畔辽,鹰路不通。景祖伐之,谢野来御。……谢野兵败,走

  • 张泗冲镇

    在今江苏泗阳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淮安府二》:张泗冲镇“在桃源县东十里”。

  • 丰豫门

    原名涌金门。南宋绍兴二十八年(1158)增筑杭城,改称丰豫门。为南宋临安城西门之一。明初复名涌金门。

  • 花桥市

    即今湖南冷水滩市北七十里花桥街镇。清《乾隆内府舆图》永州零陵县北有花桥。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1零陵县图作花桥市。

  • 角斜场

    明置,属海陵监。在今江苏海安县东六十八里旧场乡。清雍正年间,因海潮泛滥,盐场迁今角斜镇。有盐大使驻此。

  • 可镇

    可可以力更的简称。又作克克伊尔根。即今内蒙古武川县驻地可可以力更。

  • 东观腰

    在今山西阳城县南。1942—1945年晋冀鲁豫边区置阳南县治此。

  • 庐江郡

    ①楚汉之际分秦九江郡置,辖境相当今安徽长江以南,泾县、宣州以西和江西信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。汉武帝后治舒(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三十里城池乡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巢湖市、舒城、霍山县以南,长江以北,湖北英山、广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