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广平县

广平县

①西汉置,为广平国治。治所在今河北鸡泽县东南二十里旧城营。东汉属钜鹿郡。西晋后废。北魏太和二十年(496)复置,属广平郡,北齐废。隋开皇初复置,后改为鸡泽县。

②东晋于朝阳县侨置,属广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邓州市东南。南朝宋为广平郡治。南齐属广平郡。北魏废。

③东魏武定六年(548)置,属蕲城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固镇县西北公平集。北齐废。

④亦作广年县。北周天和元年(566)置,为广平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黑水县东北三十里。隋仁寿元年(601)改为左封县。“平”为“年”之讹。

⑤亦作广宁县。唐天宝元年(742)分蓟县置,属范阳郡。治所在今北京市西古城。三年(744)废。至德后复置,属幽州。五代时废。

⑥唐置,属静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马尔康县东。一说在黑水县西沙石多乡西干市坝。开元二十四年(736)为恭州治。天宝元年(742)改为和集县。

⑦金大定七年(1167)置,属洺州。治所即今河北广平县。元属广平路。明属广平府。民国初属直隶大名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高祖六年(前201年)封薛欧为广平侯,置侯国,治今河北省鸡泽县东南旧城营。属巨鹿郡。元朔、元狩间为广平郡治。元狩元年(前122年)国除为县。征和后为平干国治。五凤后为广平郡治。东汉属巨鹿郡。三国魏属广平郡。西晋仍为广平郡治。后省。北魏太和二十年(496年)复置,属广平郡。北齐省。隋开皇初复置,移治今永年县东南城关(旧永年),属洺州。仁寿元年(601年)以避太子杨广讳,改为永年县。(2)东晋置,治今河南省邓州市东南。北魏废。(3)东魏武定六年(548年)置,治今安徽省宿州市西南。北齐、北周间废。(4)北周天和元年(566年)置,治今四川省黑水县东南。属覃州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左封县。(5)唐开元中置,治今四川省马尔康县东三拉宗一带。为恭州治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和集县。(6)唐天宝元年(742年)分蓟县置,治今北京市西古城。属范阳郡。三载省。至德后复置,属幽州。五代时省。(2)今县名。在河北省南部。属邯郸市。面积307平方千米。人口25万。辖2镇、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广平镇。因地域广阔平坦得名;一云取“广其仁惠,平其政刑”之义。本魏县地。金大定七年(1167年)析魏县置广平县,治今址,属洺州。元属广平路。明、清属广平府。1913年属直隶省冀南道,次年属大名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1941年属晋冀鲁豫边区。1949年属邯郸专区。1958年并入曲周县,1962年复设广平县。1968年属邯郸地区。1993年划归邯郸市。地处河北平原南部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,并产大葱、辣椒、鸭梨、苹果。有机械、化工、食品、建材等工业。邯馆铁路及邯大、曲魏、广邱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同府

    辽重熙十三年(1044)升云州置,治所在大同县(今山西大同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大同市及左云、右玉、怀仁、大同、阳高、天镇, 内蒙古丰镇、卓资、凉城,河北阳原、怀安等县地。元至元二十五年(1288)改大

  • 邦水长官司

    明洪武十六年(1383)改中都云板水等处长官司置,属都匀安抚司(后改都匀府)。治所在今贵州都匀市西北二十里邦水。清以后废。“邦水”系布依语音译,意为水塘。明洪武十六年(1383年)改中都云板水等处长官

  • 马召原

    在今陕西周至县南马召乡。明崇祯九年(1636)七月,闯王高迎祥率领农民起义军与孙传庭大战于此。

  • 昌元县

    唐乾元元年 (758) 置,属昌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荣昌县西北。大历六年 (771) 废。十年(775) 复置,为昌州治。五代后蜀广政十七年 (954)以寇焚荡移治罗市镇 (今荣昌县西北盘龙镇东南昌州镇)

  • 建昌道

    1914年由上川南道改置,属四川省。治雅安县 (今四川雅安市)。辖境约当今四川大渡河、锦屏山、雅砻江一线以东,眉山、青神、乐山、犍为、峨边、美姑、金阳、布拖、会东以西,天全、宝兴、芦山、邛崃、大邑、彭

  • 牙江水

    在今湖南郴县东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郴州:牙江水“源出五盖山,北流经此,灌田八十顷。又西北流入于郴水”。

  • 天同岙

    在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区西北岑港镇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宁波府定海县:天同岙“在舟山之岑江司东南”。

  • 分水关

    ①在今浙江泰顺县东南分水山下,地当浙、闽之冲。《明史·沐英传》:“从大军征福建,破分水关。”即此。②一名大关。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北分水岭上,与江西铅山县接界。地当江、闽襟要, 自古有入闽第一关之称。五

  • 东鳀

    指今台湾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吴地:“会稽海外有东鳀人,分为二十余国,以岁时来献见。”又作东夷。为后世之夷洲,指今台湾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吴地:“会稽海外有东鳀人,分为二十余国,以岁时来献见。”《尔雅·释

  • ��茅

    古邑名。又作茅。在今河南省辉县市西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