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平乐县

平乐县

①汉平舆县之误。《宋书·州郡志》豫州汝南郡:“平乐令,汉旧县”。清赵翼《廿二史考异》:“疑是平舆之误。”

②三国吴甘露元年(265)置,属始安郡。治所在今广西平乐县东北恭城河西北岸。《元和志》卷37平乐县:“取平乐溪为名。”唐武德四年(621)迁今平乐县西南,为乐州治。贞观八年(634)为昭州治,北宋移治今平乐县。元为平乐府治。民国初属广西桂林道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

③唐武德四年(621)置,属龙州。治所在今越南河北省仙游一带。贞观元年(627)废入龙编县。


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。属桂林市。面积 1919 平方千米。人口43万。辖6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平乐镇。《元和郡县志》昭州平乐县:“取平乐溪为名。”汉为荔浦、富川两县地。三国吴甘露元年(265年)置平乐县,治今县西南。属始安郡。唐先后增置沙亭县、永平县,沙亭县寻废,平乐县为昭州治,永平县为州属县。北宋移今治。开宝五年(972年)废永平县入平乐县,平乐县仍为昭州治。元大德五年(1301年)为平乐府治。明、清因之。1913年属漓江道,1914年属桂林道。1926年废道属广西者。1949年属平乐专区。1952年县治徙二塘镇。1958年县治复迁今址,属桂林专区。1971年属桂林地区。1999年属桂林市。地处桂东北山地区中部,地形以低山、丘陵为主,岩溶广布。最高峰龙河岭,海拔 1149 米。桂江、茶江(恭城河)、荔浦河流经境内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稻、苎麻、甘蔗、大豆、花生、烟叶、黄红麻为主。矿产有锰、煤、铁、锡、金、钨、锑、重晶石、大理石等。工业有化工、纺织、水泥、制药、食品、塑料、电力、造纸、木材加工、服装及采矿。323国道经此,并有公路通恭城、昭平、阳朔等地。名胜古迹有榕津古榕、二塘古墓群及鱼堰温泉、朝天岩、青龙穿山、冷水石林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乾壁

    在今山西襄汾县东北。《魏书·太祖记》:北魏天兴五年 (402),“诏并州诸军积谷于平阳之乾壁”,以备后秦。“姚兴遣其弟安北将军、义阳公平率众四万来侵,平阳乾壁为平所陷”。在今山西省襄汾县西北襄陵镇东南

  • 乌底河

    亦作乌第河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北流入鄂霍次克海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23:“乌底河在底拉河西北,出外兴安岭南麓,东流二百里入海。分界时此两河为瓯脱地。盖昔日东海之境极于此焉。”

  • 文德镇

    在今广东封开县东北渔涝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宋都思

    元代西藏地名。在今西藏日喀则市境。《汉藏史集》(藏文版)载:元朝设宣政院,在藏(即后藏)置驿站四个,宋都思为藏四大驿站之一。

  • 花田

    即素馨斜。又名内人斜。在今广东广州市西南花地。清屈大均《广东新语》卷19:素馨斜“又名曰花田。方信儒诗:千年艳骨掩尘沙,尚有余香入野花;何似原头美人草,风前犹作舞腰斜”。

  • 清漳水

    在今山西省东南部。东源出昔阳县西部,西源出和顺县西八赋岭,在左权县泽城附近汇合后,东南流到河北涉县合漳镇,与浊漳水汇合为漳河。《山海经·北次三经》: “少山,其上有金玉,其下有铜。清漳之水出焉,东流于

  • 黑林子

    ①即今吉林榆树市东南黑林镇。《吉林乡土志》: “黑林子,为清代中叶所创。因该地当时森林丛茂,黑林一片,故名。”②即今吉林公主岭市北黑林子镇。清光绪 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 怀德县: 黑林子 “在城

  • 土桥集

    即今山东陵县西北土桥镇。旧属德州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1《舆图志》:德州东南有土桥街。

  • 蛇山务

    在今辽宁兴城市西南蛇山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广宁前屯卫: “东北有六州河,下流至蛇山务入海。”

  • 呼兰哈达

    一名灶突山,俗称烟筒山。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永陵镇南八里。清 《满洲实录》 卷2: 明万历十五年 (1587),努尔哈赤 “于硕里口呼兰哈达下,东南河二道: 一名嘉哈; 一名硕里加,河中一平山,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