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屯留县

屯留县

西汉置,属上党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屯留县南十二里古城村。北魏移治今山西长治市西北四十里故县。北齐废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)复置,属潞州。治所在今屯留县西二十里西故县。大业初属上党郡。唐属潞州,武德五年(622)移治今屯留县。北宋属隆德府。金复属潞州。元至元三年(1266)废,十五年(1278)复置屯留县。明嘉靖八年(1529)属潞安府。民国初属山西冀宁道。1930年直属山西省。


在山西省东南部。属长治市。面积1142平方千米。人口24.4万。辖7镇、4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麟绛镇。春秋为留吁国,被晋所灭,改称纯留,亦曰屯留。西汉置屯留县,治今县南,属上党郡。《左传》宣公十六年(前593年):“晋人灭赤狄甲氏及留吁。”即此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注:“师古曰:屯音纯。”《水经注·浊漳水》:浊漳水“东径屯留县故城南,故留吁国也,潞氏之属”。北齐废屯留县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复置屯留县,县治在今县西故县村,仍属上党郡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迁于今治,属潞州。五代因之。北宋崇宁中属隆德府。金属潞州。蒙古至元三年(1266年)废入襄垣县,十五年复置。明、清属潞安府。1914年属冀宁道,1927年直属山西省。1938年分为屯留、漳西两县,后又与襄南县合为襄漳县。1945年恢复原治。1949年属长治专区。1958年与长子县合并为屯长县,属晋东南专区;寻省。1960年复屯长县。1961年分治,恢复屯留县。1967年属晋东南地区,1985年属长治市。地处上党盆地西部。绛河、岚河、谷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高粱、豆类为主。盛产潞麻、党参。矿产有煤、铁、锰、铝土、耐火黏土等。工业有煤炭、冶金、机械、化工、建材、造纸、塑制等。208、309国道经此。名胜古迹有老爷山革命战斗遗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董哥平堡

    北宋置,属秦州。在今甘肃天水市境。

  • 沐源川城

    唐乾符二年(875)建,即今四川沐川县。《新唐书·南诏传》:高骈“筑戎州马湖、沐源川、大度河三城, 列屯拒险, 料壮卒为平夷军”。

  • 从噶克长官司

    亦名松冈长官司。清乾隆十八年(1753)置,属杂谷直隶厅。治所在今四川马尔康县西松冈乡。后废。

  • 蛾眉山

    ①亦作峨嵋山。在今安徽和县城内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9和州: 蛾眉山 “在州治西北。城跨山脊”。②在今浙江余姚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余姚县: 蛾眉山 “在县西四十里。山高二百余丈,周七十里,唐天宝六

  • 奉高县

    西汉置,为泰山郡治。治所在今山东泰安市东三十八里故县村。《水经· 汶水注》: “汉武帝元封元年立,以奉泰山之祀”,故名。《后汉书·章帝纪》: 元和二年 (85) 二月,幸泰山,“进幸奉高”。即此。北魏

  • 黄湾山

    在今浙江海宁市 (硖石镇) 东南黄湾乡境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0海宁县: 黄湾山 “一名盈山。周九里,旁近大海。有黄湾浦,与海盐县澉浦所接界,北通硖石、袁花诸处”。南宋设黄湾巡检司寨,明改筑土城戍守。

  • 沙马寺

    元建,在今四川白玉县东南沙马乡。

  • 榆慕谷

    亦作榆幕谷。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显庆元年 (656),“葱山道行军总管程知节击西突厥,与歌逻、处月二部战于榆慕谷,大破之,斩首千余级”。

  • 昌虑郡

    东汉建安三年 (198) 置,治所在昌虑县(今山东滕州市东南六十里)。十一年 (206) 复改昌虑县。东汉建安三年(198年)曹操平吕布,置昌虑郡,治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南。旋降昌虑县。

  • 青林乡

    即今四川广元市东北青林乡。1935年川陕革命根据地在此置红坪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