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屈原祠

屈原祠

又名三闾大夫祠、清烈公庙。唐元和间建,祀楚爱国大诗人屈原。在今湖北秭归县西北归州镇东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77归州: 清烈公庙,“ 《晏公类要》 云: 三闾大夫祠在秭归县,在州东五里,即屈原之故宅也。陆游 《归州重午》 诗云: 屈平乡国逢重午,不比常年角黍盘”。《清一统志 ·宜昌府》: 三闾大夫祠 “一在归州东二里相公岭,祀楚屈原,以宋玉配”。1975年迁建于城东三里向家坪。


又称清烈公祠。在湖北省秭归县城东1.5千米的长江北岸向家坪。传说屈原死后,有神鱼将其尸体驮回他的故里秭归,在城东5里处安葬,是地遂名“屈沱”。祠系唐元和十五年(820年)建。宋、元、明、清屡圮屡修,后改额“清烈公祠”。1978年迁至今地复建,计有山门、大殿、左右配房等建筑。山门为牌楼式,高14米,四柱三楼,正中门额题“清烈公祠”四字,两侧榜题“孤忠”、“流芳”字样,面墙泥塑,彩画人物故事,一如旧制。大殿系钢筋混凝土结构,按明代木构建筑手法设计,崇台高耸,翠瓦飞檐,宏丽壮观。殿前立屈原铜像,其左右两侧碑廊内镌“九歌图”和“名人诗文”石刻。殿后有屈大夫墓,系后世营建的衣冠冢,墓前石坊、门阙,均系清道光年间原物。背依崇岭,前临大江,远眺江南五老、芙蓉诸峰,如笔架连峙,似碧莲待放,天然景物绝佳。每逢端午佳节,五彩龙舟,竞渡江心,锣鼓喧天,歌声如潮,游人如织,别有一番盛况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武斯浑河

    又作阿思罕河。即今黑龙江省林口县西北乌思浑河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 “呼锡哈哩河” 条下: 武斯浑河 “在 (宁古塔) 城东北四百八十里。源出城东北无名山,俱西北流入瑚尔哈河”。

  • 卫藏

    旧时西藏的别称。西藏旧分阿里、藏(后藏)、卫(前藏)和康(一作喀木)四部,藏人用卫藏指前后藏,元、明译为乌思藏,清译为卫藏。清人著作中有时也用卫藏概称西藏。旧时西藏地区的别称。西藏旧分阿里、藏(后藏)

  • 马袅营

    即今海南省临高县东北马袅乡。《清一统志·琼州府二》 “南定营”条下:马袅营“在(临高)县东北马袅港口,俱有官兵防守”。

  • 土尔扈特南前旗

    简称土南前旗。清雍正三年(1725)设,属土尔扈特部。旗府驻地在今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西南黄河东岸多生木一带。

  • 华阴峒

    在今湖南临武县西南三十里。《宋史·蛮夷传一》:北宋庆历三年(1043), 桂阳蛮“出桂阳蓝山县华阴峒, 害巡检李延祚、潭州都监张克明”;五年(1045),“蛮复入寇,与胡元及右侍禁郭正、赵鼎、殿侍王孝

  • 双阙

    在今浙江天台县北天台山中。《徐霞客游记·游天台山日记》:万历四十一年(1613)四月初七日,“下视峭削环转,一如桃源,而翠壁万丈过之,峰头中断,即为双阙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天台县“天台山”条下:“(

  • 道清铁路

    从河南浚县之道口镇 (今滑县城) 至沁阳县之清化镇 (今博爱县城)。全长约150公里。清光绪二十八年 (1902) 动工修建,三十一年 (1905)修至柏山镇,西距清化仅十里,工辍。至1941年展筑至

  • 南洋

    ①地区名。清末至民国时称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广东等沿海各省为南洋,称江苏以北沿海各省为北洋。②指今南中国海及周围一带海域,并包括中南半岛、马来半岛、马来群岛等。郑若曾 《海运图说》:“东洋有山可依,有港

  • 永宁安抚司

    明洪武四年(1371)改永宁宣抚司置,属四川行中书省。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东城。八年(1375)复升为永宁宣抚司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改永宁宣抚司置,治今四川省叙永县永宁河东。属贵州都司。八年复为永

  • 新城卫

    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置,属北平行都司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南甸子乡南黑城子。永乐元年 (1403) 废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西南红城附近。属大宁都司,后属北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