孝义厅
清乾隆四十七年(1782)析咸宁、蓝田、镇安三县地置,属西安府。治所在大山岔(今陕西柞水县北三十里)。嘉庆七年(1802)移治旧县关(今柞水县)。1913年改为孝义县。
清乾隆四十七年(1782年)析咸宁、蓝田、镇安三县地置,治孝义川(今陕西柞水县北)。属西安府。嘉庆七年(1802年)移治旧县关(今柞水县城)。1913年改为孝义县。
清乾隆四十七年(1782)析咸宁、蓝田、镇安三县地置,属西安府。治所在大山岔(今陕西柞水县北三十里)。嘉庆七年(1802)移治旧县关(今柞水县)。1913年改为孝义县。
清乾隆四十七年(1782年)析咸宁、蓝田、镇安三县地置,治孝义川(今陕西柞水县北)。属西安府。嘉庆七年(1802年)移治旧县关(今柞水县城)。1913年改为孝义县。
元初置,属平滦路。治所在乐亭县 (今河北乐亭县)。寻废。
又名渠潴山、猪山。在今山西永济市南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》: “渠猪之山,其上多竹,渠猪之水出焉。” 即此。
亦作太伯城、梅里村。相传周太王之子泰伯所筑。在今无锡市东南三十里梅村。《吴越春秋》 卷1: 太伯 “还荆蛮,国民君而事之,自号为句吴,……起城周三里二百步”。《史记· 吴太伯世家》 正义: “太伯居梅
在今湖北嘉鱼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嘉鱼县:头陀港“在县东三十里,与东南诸湖相灌注,亦设河泊所”。
在今云南元阳县东北,红河南岸。明崇祯十二年(1639)设掌寨。清代为建水州辖十五勐之一,仍设掌寨。
即今辽宁海城市东南三十里马风镇。产石棉、沙金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海城县图:东南有马风屯。
一作水。 古狼汤渠支津。 即今淮水支流涡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淮阳国扶沟县: “涡水首受狼汤渠,东至向入淮。” 向县故址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北。故道自今河南扶沟县东分狼汤渠 (魏晋以后称蔡
即今云南陇川县西南二十八里陇把。《徐霞客游记·滇游日记九》:“东四关属陇把守备。”明于陇把设陇把守备,驻兵总领铁壁、虎踞、天马、汉龙四关。
在今安徽怀远县北二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凤阳府一》: 清沟河,“ 《旧志》: 源出宿州之龙山湖,东南流合十湖诸水,旧自灵璧县南,至凤阳县沫河口入淮。岁久下流淤塞,遂于县北合肥河,遇淫雨,漫溢为患”。
唐置,属羁縻长宁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长宁县境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