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孙中山故居

孙中山故居

在今上海市卢湾区香山路7号。是一座二层楼洋房。屋前有花园草坪,楼下是餐室、会客室,楼上是卧室和书房。孙中山于1918年迁入居住,并在此进行了很多重要革命活动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(1)在上海市卢湾区香山路7号(原莫利哀路29号)。为一幢二层楼洋房。屋前有花园草坪,楼下是餐室、会客室,楼上是卧室和书房。孙中山于1918年迁入居住。1920—1924年在此撰写《孙文学说》、《实业计划》等重要著作;并会见中国共产党代表李大钊、林伯渠、瞿秋白,商讨国共合作和改组国民党事宜;与苏维埃政府特使越飞发表著名的《孙文越飞宣言》。现故居中的陈设都按原样布置,绝大部分是原物。1994年在庭院中安置了孙中山铜像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(2)在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。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诞生于此。西为群山起伏的五桂山脉,东临珠海。故居是中西结合的赭色砖二层楼房,左边部分于1885年建成,中间和右边部分于1892年建成。楼房的图样及庭院中的水井均是孙中山亲自设计,庭院左边的酸子树,是其1885年从南洋带种子回来亲手栽种。庭院中间还有砖砌的花台。建国后复原故居面貌。现有设施较现代化的陈列馆、录像厅、接待厅、旅客服务部等。1992年又在故居附近按当年富裕、中等、贫困等类型的家居布置予以复原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翠亨村孙中山故居


猜你喜欢

  • 秣陵镇

    即今江苏江宁县南秣陵镇。秦、汉为秣陵县治。宋 《景定建康志》 卷16: “秣陵镇在江宁县南五十里。” 《清一统志 · 江宁府二》: 秣陵镇“元置巡司及税务。明置秣陵关,今仍为镇,有巡司”。(1)在江苏

  • 蒲津关

    本名临晋关。战国魏置,在今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东黄河西岸。扼蒲津渡口。历代倚为秦、晋间重险。汉武帝改称蒲津关。其后简称蒲关,或沿用临晋关旧名。《周书·武帝纪》: 建德五年 (576),“凉城公辛韶步骑五千

  • 荻塘

    亦名荻港。即今浙江省湖州市迤东至江苏省吴江市平望镇之运河。《寰宇记》 卷94湖州: “荻塘在州南一里一百步。《吴兴记》 云: 晋太守殷康所开,傍溉田千顷。杨儡 《隋录》 云: 乌程沈恒居荻塘,家贫好学

  • 阳平亭

    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故邺城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汉建安九年(204),袁尚将兵救邺,“尚果循西山来,东至阳平亭,去邺十七里,临滏水为营”。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故邺县东。东汉建安九年(204年),曹操攻邺。

  • 莫鲁孙站

    明初改元末鲁孙站置,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右侧库契河口附近。明《辽东志》 卷9: 海西东水陆城站有狗站 “莫鲁孙站”。后废。

  • 西义阳郡

    南朝梁置,治所在今河南桐柏县境。北周废。

  • 塘㙍墟

    即今广东吴川市西北塘㙍镇。 明万历 《高州府志》 卷1: 吴川县有塘㙍墟。 清光绪 《吴川县志》 卷1: 塘㙍墟在 “城西北六十里。 有上下二墟,化州分界”。

  • 李晏镇

    明置,属景州。在今河北景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景州:李晏镇,“《旧志》:在州东北,当胡卢河南岸。此为东李晏口”。

  • 犁步头墟

    即今广东曲江县西北犁市镇。清同治《韶州府志》 卷11曲江县有犁步墟。

  • 彻底关

    明洪武十二年(1379)置,后属叠溪千户所。在今四川茂县西北九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3叠溪所:彻底关“在所城南三十里”。后迁今汶川县南八十里,北距桃关十里。嘉庆《汶川县志》卷2:彻底关在“治(今绵虒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