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太昊陵

太昊陵

在今河南淮阳县城北三里。淮阳古为陈国,传太昊(即伏羲)都宛丘,死后葬此。春秋时已有陵墓。汉代在陵前建祠。宋太祖赵匡胤诏立陵庙,又大事建筑。明太祖朱元璋曾亲临祭祀。明、清两代对陵园建筑屡加修葺。整个陵域占地五百余亩,分内外两城。以陵墓为中轴线,由南向北依次是午朝门、玉带桥、道仪门、先天门、太极门、统天殿、显仁殿、大始门等建筑。太极门以内两侧有钟鼓楼等。内外城之间,左侧有女娲观、玉皇观、三仙观;右侧有岳王观、真武观、太清观。寝殿后的伏羲陵高二十余米,周长一百五十多米,陵前巨碑上镌“太昊伏羲之墓”。


在河南省淮阳县城北1.5千米处。淮阳古为陈国,传为伏羲之都。据文献记载,春秋时已有陵墓,汉代在陵前建祠。宋太祖诏立陵庙,又大事建筑。明清两代屡加修葺。陵区占地500余亩,分内外两城。以陵墓为中轴线,由南向北依次是午朝门、玉带桥、道仪门、先天门、太极门、统天殿、显仁殿、太始门等建筑。太极门以内两侧有钟鼓楼等。内外城之间,左侧有女娲观、玉皇观、三仙观,右侧有岳王观、真武观、太清观。园内古柏参天,碑刻林立。寝殿后的伏羲陵高20余米,周长150余米。陵前巨碑上镌“太昊伏羲之墓”。 陵后有蓍草园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新华市

    旧名新民埠。即今广东花都市驻地新华街。1955年花县迁治于此。1993年改设花都市。

  • 东冲山

    在今湖北武穴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广济县“多云山”条下:东冲山“山高起冲霄,故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黄州府》:东冲山,“《旧志》,重峦叠嶂,积雪不消,其左右烟月蔽亏,江湖环抱,为县最胜。上有鲍照读书处

  • 沙木笼山

    又作杉木笼。在今云南陇川县东北杉木笼。地势险要,为兵家必争之地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7南甸宣抚司:沙木笼山“在司南一百里,上有关,立木为栅,周围一里”。《明史·麓川土司传》:正统七年(1442),王骥征麓

  • 建子门

    即汉长安城北面中门厨城门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六村堡乡曹家堡西。王莽时改名建子门。

  • 南旺湖

    在今山东汶上县西南。约即 《水经·汶水注》 之茂都淀,为汶水所潴,后渐浅涸。明永乐中重修会通河,筑戴村坝,遏汶水西南流至南旺高地,围堤为湖,称为水脊,分南北流入会通河,规定七分向北,三分向南。湖初置时

  • 平利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广平国。治所在今河北南部。东汉废。②唐武德元年(618)置,属金州。治所在今陕西平利县西北老县街东。八年(628)移治今平利县西北老县街。元废。明初复置,属兴安州。清嘉庆七年(1802)徙

  • 唐池水

    在今河北唐县西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唐县注引应劭曰: “唐水在西。” 《水经· 滱水注》:“ (唐) 城西又有一水,导源县之西北平地,泉涌而出,俗亦谓之为唐水也,东流至唐城西北隅,堨而为湖,俗谓之唐池

  • 诏安湾

    南海之海湾。在今福建诏安县东。湾之东曰铜山岛,即今福建东山县;湾之西南为南澳岛,即今广东南澳县。

  • 永夏土司

    原名雍希叶布。后改称永夏。驻牧地在今青海称多县东北查曲流域。为玉树等二十五族之一。

  • 宁南县

    1930年改披沙设治局置,属四川省。治所在今四川宁南县(披沙场)。1939年属西康省。取以在清宁远府之南为名。1955年改属四川省。(1)旧县名。冀南抗日根据地设。1940年由河北省宁晋县南部析置。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