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天津市

天津市

1928年于天津县城区置天津特别市,1930年6月改为天津市,隶属行政院。同年10月,改为省辖市,为河北省治。1935年复升为院辖市。1937年日军占领后,改特别市。1945年抗战胜利后仍为院辖市,1949年1月解放后隶属华北人民政府。同年10月,改为中央直辖市。1958年改为河北省辖市。1967年复为中央直辖市。


简称津,别称津沽、津门。中央直辖市。在中国北部偏东,东濒渤海湾。面积1.13万平方千米(市辖区6820平方千米)。人口932.2万(市辖区763.6万)。辖和平、河东、河西、河北、南开、红桥、津南、塘沽、汉沽、东丽、西青、北辰、大港、武清、宝坻15区和静海、蓟县、宁河3县。市人民政府驻和平区大沽北路。古冀州地。秦于北部设无终县(治今蓟县),为右北平郡治。西汉设雍奴、泉州二县,属渔阳郡,无终县属右北平郡。三国魏因汉置。西晋改右北平郡为北平郡,雍奴、泉州二县改隶燕国。北魏渔阳郡移治雍奴,太平真君七年(446年)省泉州入雍奴。隋大业末改无终县为渔阳县,为渔阳郡治;雍奴属涿郡。唐渔阳为蓟州治,雍奴属幽州;天宝元年(742年)改雍奴为武清县。五代蓟、幽二州地入契丹。金大定十二年(1172年)析香河县置宝坻县。明昌四年(1193年)以富子口置靖海县(今静海县),贞祐二年(1214年)建直沽寨。元大都路领宝坻县,漷州领武清县,蓟州治渔阳县,清州领靖海县;延祐三年(1316年)改直沽寨为海津镇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改靖海为静海,顺天府通州领武清、宝坻二县;河间府领静海县,渔阳县省入蓟州。永乐三年(1405年)建天津卫及天津左卫,四年置天津右卫。天津之名始此。据《天津卫志·序》称:“明永乐(朱棣)渡此,因赐嘉名。”建国后在天津南门外发现明嘉靖《重修天津三官庙记》石碑载,明永乐二年(1404年),成祖朱棣南下争夺王位,“圣驾尝由此济渡沧州,因赐名曰天津”。天津即取“天子津渡”之意。弘治三年(1490年)设天津道。清雍正三年(1725年)改天津卫为直隶州,九年升州为府;并设天津县,为府治。清末直隶总督移驻天津。光绪二十六年(1900年),西方列强入侵,天津被迫开辟九国租界,为中国设立租界最多的城市。1913年为直隶省海津道天津县。1928年设天津特别市,1930年改天津市。1949年1月15日解放,建国后为中央直辖市。1953年天津县并入天津市。1958年2月改为河北省辖市,同年4月河北省会由保定迁此。1967年复为中央直辖市(河北省会迁保定,1968年迁石家庄)。1973年河北省蓟、宝坻、武清、静海、宁河五县划归天津市。1979年设立大港区。1992年东郊区改名东丽区,南郊区改名津南区,西郊区改名西青区,北郊区改名北辰区。至2004年行政区划始成今状。地处海河平原,北部为燕山山地,海河及支流南运河、北运河、子牙河、大清河、永定河等交汇境内。属南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,年平均气温11~12℃,年平均降水量590~690毫米。市郊农业发达,主产小麦、稻、玉米等,其中“小站稻”驰名。北部山区、西部平原地区产梨、山楂、核桃、板栗、柿子等。以盘山大盖柿最为有名,宝坻红皮大蒜远销国内外。沿海盛产鱼、盐,为“长芦盐”的重要产区。燕山山地有锰、钨、石灰石、花岗石、大理石等矿。海河平原和渤海大陆架富石油、天然气资源。旧时经济以消费性商业为主,工业仅有纺织、食品等部门。1949年后,钢铁、电子、机械、纺织、石油、化学(尤以海洋化工著称)、造船、仪表等工业迅速发展,已成为我国主要工业基地之一。建有天津新港、大港油田、引滦入津工程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、天津港保税区等。天津是中国重要交通枢纽,是连接华北与东北的交通咽喉。京哈、京沪铁路在市区交会,大秦、京秦铁路在蓟县过境。京津塘高速公路和101、 103、 104、 105、 205、 112等国道经此。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为中国大型机场之一,天津新港为中国最大的人工港。有南开大学、天津大学、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百余所。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。名胜古迹有盘山、黄崖关城、独乐寺、围坊遗址、秦城遗址、邦均汉墓群等。有李大钊、于方舟、周恩来、邓颖超、刘少奇、彭真等革命者在津活动的纪念地和居所。亦有清末代皇帝溥仪和民国初期政界要员袁世凯、黎元洪、徐世昌、冯国璋、曹锟等居所及梁启超、吉鸿昌、李叔同、霍元甲等名人故居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林榆山

    即临渝山。在今河北抚宁县东三十里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 阳东县有 “林榆山”。

  • 杨村渡

    在今安徽和县东南二十五里。《宋史·虞允文传》:南宋绍兴三十一年(1161),败金人于采石矶,知其必至,“部分诸将,分海舟缒上流,别遣兵截杨林口”。即此。

  • 玛延昂阿卡伦

    亦作玛延河口卡伦。清置,属三姓副都统。在今黑龙江省方正县北蚂蚁河口东岸。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7:玛延河口卡伦在“(三姓)城正西,松花江南岸二百余里”。

  • 禄卑江

    在今云南通海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5河西县: “禄卑江在县西五十里。一名沾夷江。源自新兴州流经县境,东入于曲江。”

  • 广海寨

    即今广东台山市南广海镇。明设广海卫。清有主簿驻此。

  • 白云嶂

    ①一名白云洞。又名白云峰。在今江西于都县西四十里。有三洞联络,各容百余人,上曰白云岩嶂,中曰太虚岩,下曰龙岩,溪流贯注其间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晋天福八年(943),南汉循州张遇贤逾岭趋虔州,“遇贤众十

  • 泰山墩

    在今江苏淮阴县西南,去码头镇二里许。即漂母墓。后人因墩下有东岳祠,名为泰山墩。

  • 仲村镇

    民国置,即今山东平邑县北二十二里仲村镇。原属费县。清光绪《费县志》村社图:县西北有仲村社。在山东省平邑县西北部。面积114平方千米。人口8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仲村,人口1.4万。传为仲子(仲田)故里,

  • 雁门县

    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因避太子杨广名讳,改广武县置,为代州治。治所即今山西代县。大业三年 (607) 为雁门郡治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为代州治。天宝元年 (742) 为雁门郡治。乾元元年(75

  • 那曲县

    在西藏自治区北部。属那曲地区。面积1.6万平方千米。人口8.3万。辖1镇、19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那曲镇。那曲,系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,意为“黑河、黑水”。名称源于流经境内怒江上游的那曲(河)。清代曾把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