亦作上方镇。即今江苏江宁县东上坊乡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上元县记:“上方镇在城东南十里。”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北部、宁镇山脉西端。面积57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上坊,人口 3200。
明洪武二年(1369)置,属山西都司。治所在今山西宁武县西南八十五里宁化乡。清雍正三年(1725)废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置,治今山西省宁武县。清雍正三年(1725年)并入宁武县。
即虢。西周初封国。都上阳(今河南三门峡市东)。春秋时灭于晋。《左传》:僖公五年(前655),“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……八月甲午,晋侯围上阳……冬十二月丙子朔,晋灭虢”。1956年冬在今三门峡市北上岭村
1941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掖县南部析置,治夏邱堡 (今山东莱州市南夏邱镇)。1949年迁湾头村 (在今莱州市西南)。1956年撤销,并入掖县。(掖yè) 旧县名。山东抗日根据地及解放区设。1941年由
从今辽宁锦州市西南女儿河至赵家屯。长38.4公里。为北宁铁路支线。日伪于1942年建成。1945年被拆除。
一作乌图布拉克。即今新疆托里县东南庙尔沟镇。《清一统志·塔尔巴哈台》:乌尔格尔布拉克台“在雅玛图台东南一百二十里,又东南九十里至库尔喀喇乌苏所属之鄂伦布拉克台”。
西汉置,属右北平郡。治所在今河北东北部。东汉废。
金明昌三年(1192)升永利镇置,属滨州。治所即今山东利津县。咸丰《武定府志》卷2:“本隋永利镇地,又邑有东津,合以名县。”元属济南路。明属济南府滨州。清属武定府。民国初属山东济南道。1925年改属武
即今四川蓬溪县东南蓬南镇。清道光 《蓬溪县志》 卷2: 蓬南场在 “县东南一百二十里。……通合州、定远大道”。在四川省蓬溪县东南端。面积80平方千米,人口5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蓬南场,人口3940。因
在今江苏无锡市东门苏家弄口。宋杨时讲学处,名黾山书院。元废为僧居,名东林庵。明万历间顾宪成、顾允成兄弟复为书院。天启年间党祸大兴,诏毁天下书院,东林实居其首,诛斥殆尽。崇祯初修复。清末改为东林学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