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哀牢山

哀牢山

①在今云南保山市东,保山坝子东缘。《元混一方舆胜览》 永昌府: 哀牢山 “孤峰状如坐人,有二穴,水出其中,土人以水之盈涸 卜岁丰俭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7金齿军民指挥使司: 哀牢山 “在司城东二十里。本名安乐,夷语讹为哀牢。绝顶有一石如人坐,怀中有二穴名天井,土人于春首,视水之盈涸,以卜岁之丰凶,至者见水溢以为吉兆。穴下相通,取左穴水则右穴水涸,取右亦然”。

②在今云南新平傣族彝族自治县与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间。清代称原蒙乐山的南段为哀牢山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新平县: “西,哀牢山,高百数十里,广八百里,滇南最高山也。”


在云南省中部和南部、元江和把边江间。因中、北段为古代部族哀牢部所在地得名。为云岭南延分支之一。西北—东南走向。自点苍山南侧延伸至中、越边境,入越南后称黄连山。为断块山地。东侧较陡,山体高大、绵延不绝,海拔一般在2500米左右,相对高度约1000米。中段最为雄伟,海拔多在 2500 米以上,相对高度 1500— 2000 米,同名最高峰(3166米)和次高峰大雪锅山(3137米)均集中于此。南段降至2000米左右。山地对南下的冷空气和东进的西南暖湿气流均起阻挡作用,使山两侧气候有明显差异。植被垂直分布明显,建有国家级哀牢山自然保护区,重点保护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及黑长臂猿、绿孔雀等珍稀动物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东受降城

    唐三受降城之一。景龙二年(708)朔方大总管张仁愿筑,隔黄河与胜州相对。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西南黄河东岸。后属振武军。宝历元年(825)徙治绥远峰南(今托克托县西旧城囫囵大皇城)。后废。唐三受降城之一。

  • 江底汛

    在今贵州兴义市西南六十里。清有把总驻防。

  • 商山县

    1946年8月当地解放后由商南、山阳二县析置,治耀岭河 (今陕西商南县南耀岭河街)。取二县首字为名。1947年2月废。旧县名。1946年由陕西省商南、山阳两县析置。以两县首字得名,治耀岭河(今商南县城

  • 峡江

    ①即今江西峡江县之赣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临江府峡江县: 峡江 “在县治 (今巴邱镇)南,即赣江也。自吉水县流入境,经城南而东北出,入新淦县界。江流峻急,势如三峡,故有峡江之名”。②亦名锁江。指今四川

  • 万明寺

    在今北京城正阳门西南香厂路。元名水淅庵,明改名万明寺。清《日下旧闻考》卷61引谷之麟《重建万明寺碑略》:“京师正阳门外有万明寺,相传为水淅庵故址也。考庵之所由,盖自元季有游僧水淅,道行最高,结茅于此,

  • 王胡城

    在今山东寿光市北二十里古城乡。元于钦《齐乘》卷1谓“即古益都城也。汉武元朔元(应为“二”)年封菑川懿王子胡为益都侯”,即此。

  • 元朔山

    俗名老爷山。在今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北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大通县(今城关镇)“南:元朔山”。

  • 索磨川

    即今四川马尔康县梭磨河,为大金川支流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保宁都护府: “天宝八载以剑南之索磨川置,领牂柯、吐蕃。”

  • 北硖山

    古称夹石山。在今安徽省桐城县北,与舒城交界处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桐城县:北硖山在“县北六十里。有两岸相夹如关”。山南有北硖关。

  • 啸台 (臺)

    在今四川荣县东南一里大佛山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60荣州: 啸台 “在富义门外一里。号孙登啸台”。为荣州游宴胜地。南宋陆游 《别荣州》诗: “啸台载酒云生屦,仙穴寻梅雨垫巾。” 李焘有《啸台摩岩记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