呼兰山
在今吉林磐石县北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卷18: “呼兰山即烟筒山,(吉林) 城西南二百五里。” 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磐石县: “东北: 呼兰岭,驿马河出西北。”
在今吉林磐石县北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卷18: “呼兰山即烟筒山,(吉林) 城西南二百五里。” 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磐石县: “东北: 呼兰岭,驿马河出西北。”
东晋永和三年 (347) 改成汉之汉原郡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江原县 (今四川崇州市西北六十里怀远镇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崇州、大邑、新津等市县地。南齐改为晋康郡。东晋永和三年(347年)灭成汉,改汉原郡置,
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)置,属辽东都司,治所在大凌河堡(今辽宁凌海市),二十八年(1395)废。建文四年(1402)复置,徙治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。后废。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年)置,治大凌河堡(
战国楚邑。后属魏。即今河南鲁山县。《史记·楚世家》: 楚肃王十年 (前371),“魏取我鲁阳”。即此。西汉置鲁阳县。古邑名。春秋楚邑。战国时属魏。即今河南省鲁山县。《史记·楚世家》:肃王十年(前371
一名薛颉山。在山西孝义市西。《山海经·北次二经》: “狐岐之山,无草木,多青碧,胜水出焉,而东北流注于汾水。”
明置,属石泉县。在今四川北川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石泉县: 奠酒哑堡 “亦在县西。其相近又有平番、赤土诸堡,皆控扼白草番之处。嘉靖二十四年,白草等一十八寨番蛮聚众于羊角、白泥一带,劫掠攻陷平番、
在今甘肃武都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唐清泰元年(934),“雄武节度使张延朗将兵围文州,阶州刺史郭知琼拔尖石寨”。即此。
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梁封县置,属高州。治所在今广东电白县境。大业初废入连江县。
在今甘肃临洮县东南三十里。《宋史·王韶传》: 熙宁五年 (1072),王韶 “引兵城渭源堡……径趣抹邦山”。即此。
即今新疆轮台县东策云乡。清道光 《新疆识略》 卷3库车: 策达雅尔台 “一百六十里至车尔楚台”。
辽置,治所在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东十家子镇附近。金废。辽置,治今辽宁省阜新市东十家子车站附近。金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