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吴堡县

吴堡县

金正大三年(1226)升吴堡砦置,属葭州。治所即今陕西吴堡县东北吴堡城。清乾隆元年(1736)改属绥德州。1914年属陕西榆林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36年迁治宋家川(今吴堡县)。


在陕西省东北部,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。属榆林市。面积428平方千米。人口8万。辖4镇、4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宋家川镇。北宋元丰四年(1081年)于今宋家川镇东北吴堡城设吴堡寨,金正大三年(1226年)升吴堡寨置吴堡县,属葭州。元至元二十八年(1291年)升为吴州,元贞元年(1295年)复降为吴堡县。清属绥德州。1913年属榆林道,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36年县治移今址。1940年属中共陕甘宁边区绥德分区。1950年属绥德专区,1956年属榆林专区。1958年省吴堡入绥德县,1961年复设。1969年属榆林地区,1999年属榆林市。地处黄土高原区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以谷子、马铃薯、高粱为主。工业有农机、采煤、面粉、建材等。黄河大桥连通山西,咸宋公路经此。吴堡川口为1948年中共中央领导东渡黄河纪念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崇洛市

    即今福建建阳市东北四十里崇洛乡。明嘉靖 《建阳县志》 卷3: 崇洛市 “在洛田里”。

  • 夏首

    ①战国楚地。在今湖北荆沙市东南。战国楚屈原 《九章·哀郢》: “过夏首而西浮兮,顾龙门而不见。” 《水经·夏水注》: “江津豫章口东有中夏口,是夏水之首,江之沱也。”②南朝时,亦称夏口 (今汉水入江之

  • 真龙县

    隋大业元年 (605) 置,属农州。治所在今越南平治天省境。三年 (607)属海阴郡。后废。

  • 鬼门

    底柱山三门之一。在今河南三门峡市北黄河三门峡水库中。《清一统志·陕州》 “底柱山” 条引 《陕州志》: “三门: 中神门,南鬼门,北人门。惟人门修广可行舟。鬼门尤险,舟筏入者,罕有得脱。”底柱山“三门

  • 欣山

    在今江西安远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8虔州安远县: 欣山 “在县南四十里。其山一十二面,高五百丈。上有莲花池水及石室、石床、橘树、异竹。一水南流入循州雷乡县”。《清一统志·赣州府一》:欣山 “在安远县

  • 桥墅镇

    即乔墅镇。在今江苏江都市北乔墅镇村。

  • 临洺关

    即今河北永年县治。隋于此置临洺县。宋废。《清 一统志·广平府二》: 临洺关 “在永年县西四十五里。宋金以来为镇,明初城址犹存。嘉靖间重筑,南北二百二十丈,东西半之,作六门,内有通判分司公署。本朝初改设

  • 木栅水

    在今广东云浮市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8南恩州:木栅水“一名甘婪水。源出县西廉山脚,东北穿岩底过,合富林水。夷语:以水为甘,穴为婪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阳春县:木栅水“在县西北百三十里。一名甘婪水。源出

  • 驻岭

    在今福建浦城县西九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浦城县: 驻岭 “岭极高峻,路出崇安”。

  • 小淮水

    即今安徽繁昌县之漳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7繁昌县:小淮水“在县东六十里。自宁国府南陵县流经县境,入芜湖县界,会于石硊渡,为鲁港之上源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