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双柏县

双柏县

西汉元封二年(前109)置,属益州郡。治所在今云南双柏县境。三国蜀建兴三年(225)属建宁郡。西晋太安二年(303)属益州郡。东晋属晋宁郡。南朝梁末废。产银。1926年改摩刍县复置,治所在今云南楚雄市南三十八里云龙镇。民国《双柏县沿革志》:“因汉时城内有古柏二株,故以得名。”1962年迁治今双柏县。


在云南省中部。属楚雄彝族自治州。面积4043平方千米。人口15.4万。辖1镇、8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妥甸镇。西汉置双柏县,治今县南,属益州郡。相传因县衙门前有两棵古柏而得名。东汉末年属建宁郡。西晋泰始七年(271年)属宁州。南北朝为云南爨氏乌蛮耕牧地。唐初属昆州,南诏为银生节度地。宋大理时名摩刍,属威楚府。蒙古立摩刍千户所和��嘉千户所,属威楚万户府。元至元十二年(1275年)改摩刍千户所为南安州,治今县北云龙镇。又改��嘉千户所为��嘉县,治今县西南,仍隶威楚府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明军进入云南,仍名南安州,与��嘉县并隶属楚雄府。清代仍名南安州,康熙八年(1669年)裁��嘉县为罗甸里,属南安州。雍正十年(1732年)改设��嘉州判,治理��嘉。1913年改州为县。因与福建南安县重名,1914年易名摩刍县。1929年恢复汉时双柏县名,治今县东南云龙镇。1950年属楚雄专区。1957年属楚雄州。1961年迁治小庙河公社,1963年县城迁至妥甸。大部属中亚热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、蚕豆、烤烟、甘蔗、花生等。土产香菌、木耳、核桃、茶叶。矿产有煤、银、铜、铅、锌、石棉、云母等。特产“妥甸酱油”。始于明代,久负盛名。工业有木材加工、林化产品、食品、酿酒、皮革、建材、机械制造等。国道226线、省道妥三线经过县城。民间彝族虎文化源远流长,老虎笙、大锣笙、小豹子舞、花鼓舞别具一格。城南小庙河水库东畔建有“省级南安森林公园”,园内有烈士纪念碑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软化府

    唐南诏异牟寻时置,属永昌节度。治所在腾充城 (今云南腾冲县西郊西山坝)。宋大理改腾充府。

  • 西岩

    ①在今福建宁化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汀州府长汀县:“西岩在县东北五十里。登石梯而上,石筍屹立如门,中可坐千人,泉石殊胜。有石室数处,皆幽异不一。其傍为东岩,亦有数石室,争奇竞秀。”②在今四川资中县

  • 吴岳山

    即岍山。在今陕西陇县西南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汧县:“有吴岳山,本名汧,汧水出。”

  • 黄巾固城

    在今山东章丘市西北水寨镇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 百脉水 “北径黄巾固,盖贼所屯,故固得名焉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太元十三年 (388),“燕青州刺史陈留王绍为平原太守辟闾浑所逼,退屯黄巾固”。胡三省注

  • 高邱山

    即高都山。在今四川巫山县西北。楚宋玉《高唐赋》 云: “巫山女曰: ‘妾在巫山之阳,高丘之阻,旦为朝云,暮为行雨,朝朝暮暮,阳台之下’。”《寰宇记》 卷148巫山县: 高都山 “高邱盖高都也”。光绪

  • 吴大岭

    在今河南鲁山县西九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汝州直隶州》:吴大岭“亦名没大岭,沙河所出,即滍水也”。

  • 梅林渡

    在今江西吉安市东。清光绪 《吉安府志》卷4庐陵县: “梅林渡在县东三里。”

  • 湘江

    ①今湖南省最大的河流。源出广西灵川县东、海洋山西麓,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,经永州、衡阳、湘潭、长沙等地,至湘阴县芦林潭入洞庭湖,长817公里。上古时洞庭湖较小,湘水直接注入长江。《山海经· 海内东经》:

  • 僚 (獠) 子部

    唐代的部名。在今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一带。后属南诏通海都督。

  • 布隔墟

    又作布吉村。即今广东深圳市东北布吉镇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新安县深圳墟北有布隔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