卧佛堂镇
即今河北河间市东北五十里卧佛堂镇。清为驻防要地,设外委驻守。
在河北省河间市北部。面积93.2平方千米。人口4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卧佛堂,人口 4900。传北宋建村时名七星店,元代于村南庙里塑卧佛,遂更今名。1953年设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、谷子、棉花。有水泥制品、制砖、农机修造等厂。有农业技术中学。为河卧、卧吕、卧南公路起讫点。
即今河北河间市东北五十里卧佛堂镇。清为驻防要地,设外委驻守。
在河北省河间市北部。面积93.2平方千米。人口4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卧佛堂,人口 4900。传北宋建村时名七星店,元代于村南庙里塑卧佛,遂更今名。1953年设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、谷子、棉花。有水泥制品、制砖、农机修造等厂。有农业技术中学。为河卧、卧吕、卧南公路起讫点。
在今广东高要市南。晋 干宝 《搜神记》: “汉九江何敞,为交州刺史,行部到苍梧郡高要县,暮宿鹄奔亭。” 夜半有 一女子,自称苏娥,字始珠,广信人,到此亭,为亭长龚寿所杀。敞“遣吏捕捉,拷问具服”。《寰
在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。公元413年,十六国大夏赫连勃勃在此建为都城。乃胡语地名。而《晋书·赫连勃勃载记》 则称: “勃勃自言: 朕方统一天下,君临万邦,可以统万为名。” 公元427年,被北魏攻取,改
隋开皇初改南陆浑县置,属伊州。治所在伏流城(今河南嵩县东北二十六里陆浑村)。大业初改为陆浑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初以南陆浑县改名,治今河南省嵩县东北。属伊州。大业初改为陆浑县。
一作涧壁镇。即今江苏镇江市东南谏壁镇。南朝宋元嘉中,于谏壁置军戍守。即此。在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中部、镇澄公路与京杭大运河交会处,北濒长江。面积29平方千米。人口3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谏壁,人口2万。南
津渡名。一名灵昌津。宋代以前黄河流经今河南延津县西北至滑县一段为重要渡口, 总称延津。《左传》:隐公元年(前722),“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,至于廪延”。杜注:“陈留酸枣北有延津。”东汉建安五年(200
即今福建南安市东九日山。《方舆胜览》卷12泉州《山川》:九日山“在南安县西三里。……《府志》或云,有道人语自戴云山来此,九日乃到,因名”。山上有宋、元、明、清摩崖石刻七十四方,其中十三方为祈风石刻,记
1929年析莎车县置,属喀什噶尔道。1930年属喀什噶尔行政区,后直属新疆省。治所在叶尔羌回城(今新疆莎车县)。1944年废。旧县名。1929年由莎车县南部析置。维吾尔语为“土地宽广”之义,突厥语为“
在今湖北洪湖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沔阳州: 黄蓬山 “山下有湖为黄蓬湖。元末徐寿辉陷沔阳,陈友谅起兵于黄蓬以应之。友谅,沔阳人。其父黄蓬渔子也”。《清一统志·汉阳府》: 黄蓬湖 “在沔阳州东南一
①西晋太康元年(280)改白马县置,属汶山郡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。南朝宋废。②南朝宋武帝置,为宋熙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旺苍县西南嘉川镇。西魏恭帝元年(554)改为嘉川县。③南朝宋元嘉十二年(435)
即今山东沂南县治界湖镇。清道光 《沂水县志》 卷2: 界湖集 “距 (沂水县) 城七十里”。1940年后为沂南县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