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津镇
①北宋置,属阆中县。在今四川阆中市南江南镇 (南津关)。
②在今广东四会市东南六十里。明清置巡司于此。
在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中部。面积75平方千米。人口5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南津,人口 4300。因地处城区之南和沱江之滨,故名。明、清时为成都、重庆之间的五大驿站之一。1949年为南津乡,1958年更名和平公社。1980年更名南津公社,1984年复名南津乡,1985年置镇。1992年刘家、振书二乡并入。主产甘蔗、花生、油菜籽、黄麻等。有木、铁器加工、粮油加工等厂。通公路。沱江通航。
①北宋置,属阆中县。在今四川阆中市南江南镇 (南津关)。
②在今广东四会市东南六十里。明清置巡司于此。
在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中部。面积75平方千米。人口5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南津,人口 4300。因地处城区之南和沱江之滨,故名。明、清时为成都、重庆之间的五大驿站之一。1949年为南津乡,1958年更名和平公社。1980年更名南津公社,1984年复名南津乡,1985年置镇。1992年刘家、振书二乡并入。主产甘蔗、花生、油菜籽、黄麻等。有木、铁器加工、粮油加工等厂。通公路。沱江通航。
清宣统元年 (1909) 改铜鼓营置,属南昌府。治所即今江西铜鼓县。1912年改置铜鼓县。清宣统二年(1910年)以义宁州铜鼓营置,治今江西省铜鼓县。属南昌府。辖境相当今江西省铜鼓县地。1912年废为
在今黑龙江省塔河县西北盘古河注入黑龙江东岸。清康熙 《平定罗刹方略》 卷3: 康熙二十五年 (1686) 二月,“命将军萨布素等帅师进攻雅克萨城。先是萨布素奏,骁骑校硕克色等往探罗刹情形。据回言: 职
在今山西临汾市高河村北涝河 (一名高梁水)上。《北史·高阿那肱传》: 周师陷齐晋州,齐后主自晋阳率大军围之,高阿那肱建议 “不如勿战,守高梁桥”。在今山西省临汾市北涝水(又名高梁水)上。《北齐书·高阿
又名陶城。在今山西霍州市东。《清一统志·霍州》: 陶唐谷 “在州东三十里,有泉飞流如玉,曰玉泉,西流灌田百余顷。…… 《旧志》: 尧尝游此”。
西汉置,属信都国。治所在今河北深州市西南前磨头镇。东汉废。《深州风土记》 卷10桃县故城: “案,明嘉靖时康缙作 《磨头村庙碑》 谓: 磨头为古桃城驿,桃城,后汉已省,而元明时仍以驿名村,故城当在其地
一作太清山。在今湖南石门县北,接澧县界。《清一统志·澧州一》:大清山“上有五老峰、老君岩、石室,又有琼瑶紫极宫,乃李凝阳得道之所。其麓为茹溪所绕”。
即今山东胶南市西南之吉利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5作“纪里河”。
北宋置,属平泉县。即今四川简阳市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7:平泉县有“牛鞞镇”。
即今新疆轮台县东策云乡。清道光 《新疆识略》 卷3库车: 策达雅尔台 “一百六十里至车尔楚台”。
西魏恭帝时改白石县置,为广业郡治。治所即今甘肃成县。隋初属康州,大业初属河池郡。唐初为西康州治。贞观初州废,属成州。宝应初没入吐蕃。咸通十三年(872)复置,为成州治。元至元七年(1270)省入成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