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平县

南平县

①秦置,属长沙郡。治所在今湖南蓝山县东北五里古城。西汉属桂阳郡。隋省入临武县。唐咸亨二年 (671) 复置,属郴州。治所在今蓝山县东北十五里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蓝山县。

②东汉建安元年 (196) 置,属会稽南部都尉。治所即今福建南平市。三国吴永安后属建安郡。西晋太康初改为延平县。后屡有改废。元大德初复改剑浦县为南平县,为延平路治。明、清为延平府治。1913年为福建北路道治。1914年为建安道治。1928年直属福建省。1956年析南平县城区设市。1960年县撤销并入南平市。

③唐贞观四年 (630) 分巴县置,为南平州治。治所在今四川重庆市东南。八年 (634) 为霸州治,十三年 (639) 州废,属渝州。北宋雍熙五年 (988)废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湖南省蓝山县东北古城。属桂阳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。唐咸亨二年(671年)复置,属郴州,移治今湖南省蓝山县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名蓝山县。(2)唐贞观四年(630年)置,治今重庆市巴南区东北。属南平州。十三年改属渝州。北宋雍熙五年(988年)废。(2)古旧县名。东汉置,治今福建省南平市。属会稽南部都尉。三国吴永安后属建安郡。后建制和归属历有变化。元为延平路治,明、清为延平府治。1956年析县城设南平市。1960年撤销,并入南平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塔什密里克

    即塔什巴里克。在今新疆疏附县南塔什米力克乡。清道光 《新疆识略》 卷3喀什噶尔: 塔什密里克在 “城西南一百五十里”。

  • 秋沟汛

    在今湖北竹溪县西六十里竹溪河北岸。清有把总驻防。

  • 台领山

    即今广东南雄与江西大庾二县间之大庾岭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豫章郡南野县“有台领山”。

  • 乌思藏四如

    或作卫藏四如。西藏吐蕃王朝(约629—842)全境建置名。吐蕃建政后,先后兼并境内十余小邦,于其故地统一设置了称为“如”的军政区域四个,即:乌如(中央翼,约当今拉萨市辖各县),要如(左翼,即云如,约当

  • 十八先生墓

    在今贵州安龙县北马场。南明永历时大学士吴贞毓等十八人冤死后葬此。清顺治十三年(1656)南明永历帝朱由榔亲笔大书“十八先生成仁处”,并建庙立碑于马场。

  • 上道营

    在今广东曲江县东北平甫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2韶州府曲江县:上道营“在府东北”。

  • 施溶州

    明洪武二年 (1369) 改会溪施溶等处长官司置,属永顺宣慰司。治所即今湖南永顺县东南王村镇。清废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改会溪施溶等处长官司置,治今湖南省永顺县东南。为土州。属永顺宣慰司。清时废。

  • 隐山

    ①一名龙山。在今湖南湘潭县西南百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3长沙府: 隐山 “山顶有龙湫,山下有池,世传龙神所居,故一名龙王山。唐开元中,有僧人,见茅庵老僧出,问难久之。明日,老僧火其庵遁去。留诗石壁云:

  • 彻当县

    唐贞观五年(631)置,后属羁縻穹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黑水、红原县境。后废。

  • 宝源山

    ①在今广东阳山县东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阳山县: 宝源山 “山产黑铅,居民尝采取之。宏治九年,奸徒相结为盗,始禁不复采”。②亦名宝山、宝泉山。在今四川巫溪县北双溪乡(谭家墩) 西。《舆地纪胜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