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山郡
①北魏太平真君元年(440)置,治所在郑县(今陕西华县)。孝昌二年(526)为东雍州治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华县、华阴市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
②南朝宋大明元年(457)置,属雍州。治所在大堤(今湖北宜城市)。西魏改为宜城郡。
(1)(华huà)北魏太平真君元年(440年)置,治郑县(今陕西华县)。孝昌二年(526年)属东雍州。西魏属华州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华县一带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废。(2)南朝宋置,治华山县(今湖北宜城市)。属雍州。辖境约当今湖北省宜城市一带。西魏废。
①北魏太平真君元年(440)置,治所在郑县(今陕西华县)。孝昌二年(526)为东雍州治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华县、华阴市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
②南朝宋大明元年(457)置,属雍州。治所在大堤(今湖北宜城市)。西魏改为宜城郡。
(1)(华huà)北魏太平真君元年(440年)置,治郑县(今陕西华县)。孝昌二年(526年)属东雍州。西魏属华州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华县一带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废。(2)南朝宋置,治华山县(今湖北宜城市)。属雍州。辖境约当今湖北省宜城市一带。西魏废。
在今贵州贵阳市西北四十里。清爱必达《黔南识略》卷1贵阳府:木阁箐山“在城西北四十里,延袤百余里。横亘修文县境。林木荟翳,中有道通黔西。上有潭,杳深不测”。
元至元十六年 (1279) 改济宁府置,属中书省。治所在巨野县 (今山东巨野县)。至正中移治任城县 (今山东济宁市)。辖境包括今山东泗水县以西,肥城市以南,郓城、巨野县以东,河南虞城县和安徽砀山县以北
明置,在今辽宁彰武县东北。明置,在今辽宁省彰武县东北。
清康熙间置,属唐努乌梁海。在今俄罗斯哈卡斯自治州和克麦罗沃州南部地区。同治三年(1864)中俄签订《塔城界约》 (即《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》)被俄国割占。
一名沙湖镇。即今江西新干县北赣江西岸三湖镇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6新淦县:“自界埠登舟顺流……至三湖圩。”(1)在江西省新干县北部、赣江西岸。面积48平方千米。人口3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湖,人口
即今新疆英吉沙县。《清一统志 ·喀什噶尔》: 英吉沙尔 “在喀什噶尔城南二百里,提斯衮南一百四十里, 逾雅雅尔河、 库森河至其地。 所属地曰赛喇克,又东北境曰察木伦,西北境曰沙玛拉,西
指今浙江桐乡市西二十里石门镇运河弯折处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崇德县:石门塘“水折而东,湾环如带”。故名。
①辽置,为贵德州治。治所在今辽宁抚顺市区浑河北岸高尔山前。元废。②1913年改贵德厅置,属甘肃西宁道。治所即今青海贵德县。1928年划归青海省。(1)古县名。辽时置,治今辽宁省抚顺市北高尔山前。为贵德
战国秦邑。即今甘肃临洮县。因在狄人所居地置,因名。后置为狄道县。秦置,治今甘肃省临洮县。为陇西郡治。《汉书·高后纪》:高后七年(前181年),“匈奴寇狄道,略二千余人”,即此。东汉改为狄道县。
战国秦昭襄王三十年(前277)改楚巫郡置,属南郡。治所即今四川巫山县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巫县“有盐官”。三国蜀汉属巴东郡。西晋为建平郡治。隋开皇初改为巫山县。古县名。秦置,治今重庆市巫山县北。因巫山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