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半屏山

半屏山

即今浙江洞头县南之半屏。清光绪《浙江沿海图说》温州附近海岛表:“半屏山亦名喜霓头,不知取义,土极厚。民居多在北澳,深藏不露,其与洞头山间为民船最稳锚地。”


在台湾省高雄市区北部、左营之东。为一单斜孤峰,东北—西南走向,长约3千米,宽约1千米,海拔224米。远望如屏。《凤山县志》:“莲花潭直逼山下,又如展旗,故亦名旗山。”每当夕阳返照时,余光缥缈,残彩参差,景色至为动人。为台湾南部游览胜地。在台湾海峡西岸的福建沿海,也有一座半屏山,民谣有“半屏山,半屏山,一半在大陆,一半在台湾”。台湾民间还流传一个神话故事:台湾和福建的两个半屏山原为一座山,犹如一架美丽奇绝的天然屏风。玉皇大帝嫉其美姿,派神劈其为二,一在福建,一在台湾。这一神话寄托了人们对台湾和大陆山水相连的情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崎湖

    即南湖。在今安徽宣州市东北四十里,东接郎溪县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建平县: “又有南崎湖,亦谓之南湖,与宣城县界,流入丹阳湖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宁国府一》: 南崎湖 “在宣城县东北四十里,其北为北崎湖,

  • 通安砦

    北宋崇宁五年 (1106) 改乌鸡三岔新砦置,属西安州。在今甘肃会宁县东北。金属新会州。元初属会州。至元七年 (1270) 省入会州。

  • 余溪

    一名清江水。即今湖南祁东县南归阳河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余溪水“出西北邵陵郡邵陵县,东南流注于湘”。

  • 勐 (猛) 拉

    即今云南思茅市。版纳勐拉、勐往为明代车里宣慰司所辖十二版纳之一。

  • 耆国

    又作黎国。商代方国。在今山西长治市西北四里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: 商纣时西伯 “败耆国”。春秋时移于今黎城县东北十八里。

  • 逎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涿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涞水县北二里。景帝封匈奴降王陆疆为逎侯。东汉仍为逎侯国。移治今涞水县。三国魏为县,属范阳郡。西晋属范阳国。北魏属范阳郡。北周大象二年 (580)废。②隋开皇元年 (581

  • 奈勒穆图

    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市西北三河镇。1934年伪满设额尔古纳左翼旗驻此。

  • 悉诺罗驿

    在今青海格尔木市西南唐古拉山乡 (沱沱河) 附近 ( 一说在今杂多县西北当曲以北加力曲一带)。为唐代鄯城县(今青海西宁市)至吐蕃逻些城(今西藏拉萨市) 交通要道之 一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鄯城县: “大

  • 彻州

    唐贞观六年(632)以西羌董洞贵部落置羁縻州,属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或黑水县地。后废。

  • 云州都督府

    唐贞观二十年(646)改云州置,治所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乡。龙朔三年(663)移瀚海都护府于此,改为云中都护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