仰思多
即今西藏江孜县东南二十里年堆。明代于此置仰思多万户府。
在今西藏自治区江孜县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,仰思多万户公哥怕入朝。
即今西藏江孜县东南二十里年堆。明代于此置仰思多万户府。
在今西藏自治区江孜县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,仰思多万户公哥怕入朝。
北宋置,属渤海县。在今山东滨州市东南蒲城乡。
193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抵达陕甘边区,与第二十六军、二十七军会合后,在延川县西北永坪镇举行联席会议,决定合编为第十五军团,并以陕甘边区、陕北根据地建陕甘晋省。辖境包括今陕西省北部及甘肃
又名库木什阿克玛山。唐安西都护府属地。在今新疆托克逊县西南库米什镇一带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西州交河郡: “自州西南……经礌石碛,二百二十里至银山碛。”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托克逊县西南库什木。唐时地属
①在今青海西南部,为长江上源木鲁乌苏河和楚玛尔河在得列楚拉勃登汇合后,东南流至玉树县直门达一段的别称。清吴廷伟 《定藏纪程》: “木鲁乌苏东滩,汉名通天河。”②海都河之俗称。在今新疆和静县、焉耆回族自
①即今江苏南京市西南三十里板桥镇。南宋 《景定建康志》 卷16: 板桥市在城西南三十里。清 《江宁府七县地形考略》 中 《江宁县境界址考》:“大胜关、板桥……诸镇,俱接近江边。江船至此均可收泊。”②唐
即今甘肃古浪县治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长安元年 (701),涼州都督陇右诸军大使 “ (郭) 元振始于南境硖口置和戎城”。即此。即今甘肃省古浪县。唐时于此置和戎城。
即今四川潼南县东涪江北岸上和镇。民国 《潼南县志》 卷1: 太和场在 “县东三十里。俗呼野猫溪”。
即扎萨克特固斯库鲁克达赖汗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乌布苏省乌布苏诺尔湖南。
西汉高帝七年(前200)由丞相萧何主持兴建,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十三里长安故城西南隅。《三辅黄图》卷2:“未央宫周回二十八里,前殿东西五十丈,深十五丈,高三十五丈。”为朝见之处。新莽末被毁。东汉末董
清置,在今广西贺县东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贺县东有龙水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