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云山镇

云山镇

北宋置,属岳池县。在今四川岳池县东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65广安军:姜山“在岳池县东八十里云山镇外”。“八”为“二”之误。据《明一统志》、《清一统志》均载姜山在岳池县东二十里。


(1)镇名。(1)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北部。面积98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徐家,人口600。以境内云山圩得名。1949年设云山乡,1958年设云山公社,1984年改乡,1994年改设镇。产稻、豆类、甘薯等。有陶瓷、砖瓦、毛笔等厂。316国道经此。(2)在山东省平度市东部、小沽河西岸。面积154平方千米。人口5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郭家寨,人口5000。春秋末年郭文修至此建村,以姓取名郭家寨,寓“固如磐石”之意。1949年为云山、洪山区,1953年为云山、麻兰、洪山区。1958年属云山、铁岭庄、崮山乡,同年秋改为云山、麻兰、崮山公社。1976年建洪山公社,1984年建云山、洪山乡,1991年云山改镇。1994年洪山乡并入云山镇。以境内的云山得名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花生等。石墨、铁等矿藏丰富。有石墨、地毯、铁矿、草织品等厂。309国道、朱诸公路经此。古迹有云山观、铁岭庄铁矿遗址。(2)集镇名。在甘肃省秦安县东南部、云山梁东段。云山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1590。清道光二十七年(1847年)在今云山堡内修建庙宇,因山高常有云雾,称云山堡。镇以堡名。有地毯加工厂、良种繁殖场。靖天公路经此,并有支线接陇北公路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和溪

    即今福建南靖县北和溪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上鲜县

    东魏武定七年(549)置,为武陵郡治。治所在今江苏赣榆县南约五十里。隋初废。

  • 阎良镇

    即阎梁镇。今为陕西西安市东北阎良区阎良乡。

  • 和硕特西右翼中旗

    清雍正三年 (1725) 置,属和硕特部。在今青海格尔木市南什来北一带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西右翼中旗: “牧地跨柴达木河。东至诺木罕河,南至诺木罕木鲁,西至滔赉,北至希勒沿。”

  • 下溠县

    西魏改㵐西县置,为唐州治。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北唐县镇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)改置唐城县。古县名。西魏改㵐西县置,治今湖北省随州市西北唐县镇。北周为下溠郡治。隋开皇十六年(

  • 桃林镇

    ①即桃李镇。今江苏东海县西桃林镇。②即今山东诸城市东南六十里桃林乡。明初置巡司于此。③一名土门镇。即今湖南临湘市南三十里桃林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(1)在江苏省东海县西南部,西与山东省接壤。面积153

  • 旌德县

    唐宝应二年 (763) 置,属宣州。治所即今安徽旌德县 (旌阳镇)。《寰宇记》 卷103旌德县:“冀其邑人从此被化,故以旌德为县名。” 南宋属宁国府。元属宁国路。明属宁国府。民国初属安徽芜湖道。192

  • 始阳县

    ①西晋太康四年 (283) 分安固县南境横屿船屯置,属临海郡。治所即今浙江平阳县。寻更名横阳县。②西晋置,属始安郡。治所当在今广西临桂、永福、恭城等县境。后废。③西魏废帝二年 (553) 置,为蒙山郡

  • 阿剌古山

    在今青海乐都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宁府一》:阿剌古山“在碾伯县东北六十里, 与冰沟山相连。山顶宽平可耕,中有鲁班峡”。

  • 红崖山

    ①在今四川叙永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永宁宣抚司:红崖山“在司东北十里。山高耸,多赤石,为东面之胜”。②在今陕西洛南县东南。《宋史·食货志》:庆历间,“始用知商州皮仲容仪,采洛南县红崖山、虢州青水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