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云安县

云安县

北周武帝时改朐䏰县置,属巴东郡。治所在今四川云阳县东云阳镇。唐属夔州。《新唐书·成汭传》:乾宁三年(896),攻下夔州,“率(许)存泝江略云安,(王)建将皆奔”。即此。北宋为云安军治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)废入云阳州。


(1)古县名。北周武帝时改朐䏰县置。治今重庆市云阳县西万户坝。属巴东郡。隋迁治今云阳县。仍属巴东郡。唐属夔州。北宋开宝六年(973年)为云安军治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年)废入云阳州。(2)今县名。在广东省中部偏西、西江南岸。属云浮市。面积 1192.9 平方千米。人口30.7万。辖9镇。县人民政府驻六都镇。原属云浮市云城区。1996年析置县,治六都镇,属云浮市。地处云雾山北坡山地丘陵区。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稻、花生、甘蔗、蔬菜等。工业有大理石加工、水泥、石料、塑料、陶瓷、化工、机械、食品等。324国道经此。西江通航。六都港有运矿专业铁路通云浮硫铁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纳楼部

    宋大理置,属秀山郡。在今云南建水县西南五十四里官厅。元改纳楼千户。大理置,治今云南省建水县西南朝旧村。元初改置纳楼千户所。

  • 垛石桥

    旧名杜家水口镇。即今山东济阳县西北三十里垛石镇。清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1 《舆图志》:济阳县西北有垛石桥。

  • 阳洞砦

    在今湖南新宁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新宁县:“阳洞砦在县西。《志》云,武冈有阳洞蛮,与广西全州延洞蛮接,即其地也。”

  • 大坞城

    在今河南渑池县北十五里。《元和志》卷5渑池县:“大坞故城,在县北十五里。后魏武帝入关,使行台杨腾出关安抚,腾因旧城置大坞镇。”隋曾为渑池县治。又作大城。在今河南省渑池县北。北魏时因旧城

  • 武宁乡水

    在今江西修水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南昌府一》: 武宁乡水 “在义宁州西南二百四十里。源出大沩山,东流合东乡水至龙嘴崖入修水”。

  • 东缗县

    秦置,属砀郡。治所即今山东金乡县。西汉属山阳郡。东汉改为侯国,建武十三年(37)封冯异长子彰为东缗侯。《三国书·魏书·武帝纪》:东汉兴平二年(195),“(吕)布复从东缗与陈宫将万余人来战”,曹操“纵

  • 萧水

    即今江西樟树市西南萧江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临江府清江县: 萧水 “在府 (治今临江镇) 西五十里。源出栖梧山及府西之乌塘,合流而为萧水,绕城西北复东北流,经清江镇而入大江。中有萧滩,亦曰萧洲。今城西

  • 建德路

    元至元十四年 (1277) 改建德府置,至元二十一年 (1284) 属江浙行省。治所在建德县 (今浙江建德市东北五十里梅城镇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建德、淳安、桐庐等市县地。公元1358年朱元璋改为建安府。

  • 同和县

    北周保定元年(561)置,属同和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岷县东北文斗乡。宣政元年(578)改名和政县。古县名。北周保定元年(561年)置,治今甘肃省岷县东北。属同和郡。宣政元年(578年)改为和政县。

  • 安县

    南朝宋置, 属永平郡。 治所当在今广西藤县、岑溪县境。南齐以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