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星岩
在今广东云浮市东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罗定州东安县:九星岩,“九峰尖秀如玉笋,下有岩穴如堂,中有幽径,又有石泉,水引流可以溉田”。《清一统志·罗定州》:九星岩“群峰森列,独西南一峰有石室。穹窿高八九丈,宽可容数十人。一石有窍,吹之声振山谷,相传瑶蛮吹以号众者。左偏有石门,深窈幽邃,名曰观音洞,北为下岩,诸水汇出其下,引流溉田”。
在今广东云浮市东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罗定州东安县:九星岩,“九峰尖秀如玉笋,下有岩穴如堂,中有幽径,又有石泉,水引流可以溉田”。《清一统志·罗定州》:九星岩“群峰森列,独西南一峰有石室。穹窿高八九丈,宽可容数十人。一石有窍,吹之声振山谷,相传瑶蛮吹以号众者。左偏有石门,深窈幽邃,名曰观音洞,北为下岩,诸水汇出其下,引流溉田”。
清嘉庆六年 (1801) 改杂谷脑厅置,隶属四川省。治所在今四川理县东北七十里薛城镇。统梭磨宣慰司和从噶克、卓克采、丹坝三长官司,辖境相当今四川理县、马尔康等县地。1914年改为理番县。清嘉庆八年(1
唐万岁登封元年 (696) 改嵩阳县置,属洛州。治所即今河南登封市。《元和志》 卷5: “则天因封岳,改为登封。” 神龙元年 (705) 复为嵩阳县。二年 (706) 复为登封县。开元元年 (713)
明正统二年 (1437) 置,属陕西都司。治所即今甘肃靖远县。弘治九年 (1496) 改属固原镇。清初改名靖远卫。明正统二年(1437年)置,治今甘肃省靖远县。属陕西都司。清顺治初改名靖远卫,雍正二年
在今陕西蓝田县城东二十里普化镇王顺山下。三面环水,形似孤岛。本是古悟真寺的水陆殿。庵内大殿系明代建筑,特别是殿内彩色泥质壁塑,是有名的古代雕塑艺术品。在陕西省蓝田县城东10千米的普化镇王顺山下。青山耸
即今西藏曲水县东北聂当山。藏语意为喜悦坝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3:业党山,“前藏西南行三十里,名登龙冈。过大桥,又西南折,山势陡峻,为前藏西面屏障,通后藏大道”。
即今江苏苏州市城内玄妙观。晋咸宁年间建真庆道院,唐改名开元宫。北宋大中祥符中改名天庆观。元改玄妙观。
清置,属陇州。在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东马鹿乡。有州同驻北。民国初改为县佐。集镇名。在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东部、陇山西麓。马鹿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1660。原名马鹿坡,以产马鹿得名。特产蕨菜。柳编较
①在今山西洪洞县南。《水经·汾水注》:“涧水东出谷远县西山,西南径霍山南,又西径杨县故城北。……其水西流入于汾水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平阳府一》: 涧水 “有二源,一出岳阳县安吉岭,一出岳阳县堆金里,合而
在今河北唐县西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唐县注引应劭曰: “唐水在西。” 《水经· 滱水注》:“ (唐) 城西又有一水,导源县之西北平地,泉涌而出,俗亦谓之为唐水也,东流至唐城西北隅,堨而为湖,俗谓之唐池
唐武德二年 (619) 置,属万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达县西北江陵乡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入永穆县。古县名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置,治今四川省达州市境。属万州。贞观元年(627年)废入永穆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