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乌恰县

乌恰县

1938年改乌鲁克恰提设治局置,属新疆省。治所在黑孜围(今新疆乌恰县)。


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西南部、天山南脉与西昆仑山接合部。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。面积1.8万平方千米。人口4.6万,其中柯尔克孜族占73.5%,维吾尔族占19.9%。辖2镇、9乡、1牧场。县人民政府驻乌恰镇。“乌恰”为“乌鲁克恰提”简称,柯尔克孜语意为“大卡子”或“大山口”。1913年由疏附县析置乌鲁克恰提分县。1929年析置乌鲁克恰提设治局。1944年置乌恰县,隶喀什行政区。1954年划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区,1956年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。县境以山地为主,南北为高山,地势向东倾斜,克孜勒河及其支流均向东流。绿洲总面积仅占土地总面积的0.3%,天然牧场占81.63%。县境海拔由河谷的 1760 米到西南部高峰昆盖山6146米。属南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。以牧业为主,主要畜种为山羊、绵羊、马、骆驼、牦牛等。农产有小麦、青稞、蚕豆、豌豆、胡麻、油菜等。矿产有煤、铁、石灰石、硫黄、铜、天青石、石膏、黄金等,其中煤、石灰石储量较大。有采煤、炼焦、发电等工业,并有农牧产品加工和民族手工业。吐尔尕特口岸为南疆重要公路过货口岸,有阿乌公路,东接314国道,喀吐公路通过县境东部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司马光墓

    在今山西夏县西北三十里鸣条冈。司马光(1019—1086),字君实,夏县涑水乡人。世称涑水先生。北宋宝元进士,后任宰相等职。著有《资治通鉴》、《涑水纪闻》等。《清一统志·解州》:司马光墓“在夏县西北三

  • 五子山

    又名五华山、京兆山。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北五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84武连县:五子山“在县北七十三里。西自龙州界,迤逦斜连马阁山顶,其山至此,特起五峰,雁行相次,高五百丈,因名五子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剑州

  • 史国

    又名佉沙国、羯霜那国。古昭武诸国之一。都城在乞史城(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南沙赫里夏勃兹)。《隋书·西域传》:史国“都独莫水地十里,旧康居之地也。其王姓昭武,字逖遮,亦康国王之支庶也。……大业中遣使贡

  • 睢阳渠

    东汉末曹操修建的人工运渠。在今河南开封市附近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: 东汉建安七年(202),曹操 “至浚仪,治睢阳渠”。当是浚仪(今开封市) 附近一段汴渠和睢水。一说在睢阳县(今河南商丘市南)

  • 敖山

    ①在今山东新泰市东南十五里。《国语·晋语》: “范献子聘于鲁,问具山、敖山”,即此。今俗称青云山。②在今河南荥阳市北。《尚书·序》: “仲丁迁嚣。” 《史记·殷本纪》: “帝中丁迁于隞。” 《索隐》:

  • 双溪

    ①即今浙江遂昌县西之前、后溪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遂昌县:双溪“在县治南。其源一出县西北之大楼岩,引流而东谓之金溪;一出县西北七十里之湖山, 亦谓之湖溪, 群山之水皆汇入焉,萦洄荡漾,恍若江湖,经县东南

  • 东佳山

    在今江西德安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九江府德安县:东佳山“在县西北八十里。上有白石岩,其下为紫岩,中有泉石潭洞,深窈奇胜,凡数十里”。

  • 勐 (猛) 遮

    即今云南勐海县西三十八里勐遮乡。明、清为版纳勐遮驻地。清雍正时设土千总。1927年为五福县治。1934年为南峤县治。傣语 “勐”为平坝,“遮” 为浸泡,意即被水浸泡过的平坝中的街子。

  • 准格尔旗

    即今内蒙古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左翼前旗。旧属绥远省。原驻地在今准格尔旗西之西营子乡。1948年迁驻沙圪堵。1954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。据民国 《绥远通志稿》 说: “蒙语左翼曰郡格尔,今多译作准格尔。”

  • 安邦海口

    在今越南东北部广宁省鸿基市南下龙湾。《元史·安南传》:元至元二十二年(1285),镇南王征安南,“(陈)日烜至安邦海口,弃其舟楫甲杖, 走匿山林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