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乌思藏四如

乌思藏四如

或作卫藏四如。西藏吐蕃王朝(约629—842)全境建置名。吐蕃建政后,先后兼并境内十余小邦,于其故地统一设置了称为“如”的军政区域四个,即:乌如(中央翼,约当今拉萨市辖各县),要如(左翼,即云如,约当今山南地区辖各县),叶如(右翼,约当今日喀则地区辖北部各县),如拉(分支翼,即藏如拉,约当今日喀则地区辖南部各县)。四如各设行政、军事各级官员,以不同颜色的旗帜、马辔为各如标识。吐蕃灭亡后四如建置亦废,乌如与要如合称乌思或卫,即前藏;叶如与如拉合称藏;即后藏。而在此后西藏官方文献中对前后藏地方仍每沿称乌思藏四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栗河

    即今白河支津。在今河南南阳县东南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南阳府一》: 溧河,“淯水支流。自马渡堰分流,至新野县界,仍入于淯”。

  • 月岩

    ①又名太极岩。俗称穿岩。在今湖南道县西四十里清塘乡月岩村。明顾宪成《月岩游记》谓月岩“东西两门,望之如城阙,而虚其顶。自东望之,如月上弦;自西望之,如月下弦;就中望之,如月之望,故名月岩”。徐霞客誉称

  • 安泰尉司

    北宋建中靖国初改永泰尉司置,属梓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盐亭县东六十里永泰乡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4潼川府:永泰县“建中靖国初以犯哲宗陵名改安泰”。南宋绍兴初改为永泰县。北宋建中靖国初以永泰尉司改置,治今四川省

  • 秦家圩

    五代南唐置,在今安徽芜湖市东。北宋太平兴国中为大水冲决,嘉祐六年 (1061) 修复,改名万春圩。五代南唐筑,在今安徽省芜湖市东。北宋太平兴国中为大水冲决,嘉祐六年(1061年)修复,改名万春圩。

  • 苏苏国

    古地名。故地或以为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岸实武牙一带,或以为在实武牙东南沿海之沙沙谷,尚无定论。清谢清高《海录》有专条记述。

  • 东邯水

    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西。《后汉书·马武传》:“永平初,马武击西羌,追击到东、西邯,大破之。”又《西羌传》载:永元中,“侯霸复上置东、西邯屯田五部”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河水又东径邯川城南,城之左右历

  • 杭州堡

    明置,属盐井卫。在今四川盐源县东北平川镇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4盐井卫: 双桥关在 “卫东八十里,亦曰双桥堡。又东十里为杭州堡,又五里为平川驿”。清会盐营设把总驻防于此。

  • 安塞军

    唐置,在今河北蔚县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乾宁四年(897),河东李克用以刘仁恭叛,将兵攻“至安塞军”。即此。

  • 青龙山

    ①一名青山。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南麒麟门外。宋 《景定建康志》 卷17: 青龙山,“南唐后主尝校猎于此”。《清一统志·江宁府一》 “青龙山” 条引《(江南) 通志》: “山趾石坚而色青,……青龙亦名青山。

  • 夏口城

    三国吴黄武二年 (223) 孙权筑。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蛇山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黄鹄山东北对夏口城。” 即此。南朝宋为郢州及江夏郡治。三国吴黄武二年(223年)筑,在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鹄山上。形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