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佳山
在今江西德安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九江府德安县:东佳山“在县西北八十里。上有白石岩,其下为紫岩,中有泉石潭洞,深窈奇胜,凡数十里”。
在今江西德安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九江府德安县:东佳山“在县西北八十里。上有白石岩,其下为紫岩,中有泉石潭洞,深窈奇胜,凡数十里”。
北宋置,属海阳县。在今广东大埔县西北三河镇。
①在今辽宁灯塔县东南西大窑镇南、太子河北岸官屯附近。《旧唐书·高丽传》:唐贞观十九年(645),“师次白崖城……其城因山临水,四面险绝”。②相传公元3世纪时龙祐那所筑,本名彩云城,后改白崖城。唐南诏扩
在今湖南湘阴县南十七里。《清一统志·长沙府二》:赤竹城,“《府志》:宋绍兴初,知县胡昭建县治于其地,谓之新县。今遗址尚存”。
北宋置,属潾山县。即今四川大竹县东北七十里石桥铺镇。在重庆市渝北区中部。面积75.5平方千米。人口4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石船场,人口 2920。清康熙年间建场,以场侧一船形巨石得名。1929年置石船镇
北燕置,北魏属营州。治所在白狼城(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西南黄道营子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大凌河上游建昌县一带。隋开皇初废。
①即今江苏江都市东南大桥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江都县:“大桥镇在城东六十里。”②在今江苏海门市东南大桥镇村。《清一统志·海门厅》:通济桥“在大桥镇”。③在今江西弋阳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二》:
①在今甘肃西和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35巩昌府: 宝泉山 “在西和县北二十里,上有湫池”。②在今云南祥云县西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7云南县: 宝泉山 “九峰相并,望之簇如青莲,石穴空洞,盘折而
又名大盐海子。蒙古名喀喇莽奈脑儿。即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哈日芒乃淖尔。《清一统志·鄂尔多斯》: 锅底池 “在右翼后旗西九十里,周围二十余里,产盐。兔河、赤沙河注入其中”。
即今四川巫山县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巫山县:“巫县隋加‘山’字, 以巫山硖为名。旧治巫子城。”
①隋开皇十一年(591)改封州置,治所在新会县(今广东新会市北),当年改为冈州。②北宋崇宁四年(1105)于安口砦置,治所安口县(今贵州从江县东北)。政和中州、县俱废。隋开皇十一年(591年)以封州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