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贵州
唐开元十七年(729)置羁縻州,属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南境或石棉县西北境。北宋以后废。
唐羁縻州名。开元十七年(729年)置,治今四川省石棉县西北一带。属黎州羁縻。北宋后废。
唐开元十七年(729)置羁縻州,属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南境或石棉县西北境。北宋以后废。
唐羁縻州名。开元十七年(729年)置,治今四川省石棉县西北一带。属黎州羁縻。北宋后废。
唐置,故址在今山西新绛县北。《旧唐书·食货志》:唐大历四年(769),“关内道铸钱等使、户部侍郎第五琦上言,请于绛州汾阳、铜原两监,增置五炉铸钱”。即此。唐代著名钱监之一。在今山西省新绛县北。《旧唐书
在今甘肃永登县西南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广武城 “西南二十许里,(逆) 水西有马蹄谷。汉武帝闻大宛有天马,遣李广利伐之,始得此马,有角为奇。故汉武帝 《天马之歌》 曰: ‘天马来兮历无草,径千里兮循东道
隋开皇十年 (590) 改梁泰县置,属端州。治所在今广东高明市西南人和镇南清泰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高明县: 清泰水 “旧以此名县”。大业初废入平兴县。唐武德七年 (624) 复置,属端州。贞观十
即今安徽宿松县南龙湖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宿松县:龙南莲若湖在“县南三十里,中有浮洲,涌若螺黛”。
明洪武二十二年 (1389) 置,治所在今河北平泉县北。二十四年 (1391) 升为富峪卫。明洪武二十二年(1389年)置,治今河北省平泉县西北。属北平行都司。二十四年升富峪卫。
①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太平县置,属丹州。治所在今陕西宜川县东南。唐景龙二年 (708)移治今宜川县西南。北宋太平兴国初废。②唐天宝七年 (748) 改万年县置,与长安县同为京兆府治。治所在大兴
即今河北安新县。《水经·易水注》: “渥洞口水侧有浑渥城。” 即此。
西汉置,属西河郡,为西部都尉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西南红庆河乡古城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 王莽天凤元年 (14),匈奴伊墨居次云,须卜当 “遣人之西河虎猛制虏塞下”。即此。东汉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
即今山东诸城市西贾悦镇。1943—1950年初为莒北县治。
在今山东曹县南十里。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》:齐宣公四十九年(前406),“伐卫,取毋丘”。《索隐》:“毋音贯,古国名,卫之邑。今作‘毋’者,字残缺耳。”应即古之贯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