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冈县
1935年置,属广西省。治所在今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。1951年撤销,1956年复置。改为巴马瑶族自治县。
旧县名。1934年析百色、凤山、恩隆三县置。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镇。1953年撤销,划归凤山、东兰、田东、田阳四县。1956年复由凤山、东兰、田东三县原万冈县辖地析置巴马瑶族自治县。
1935年置,属广西省。治所在今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。1951年撤销,1956年复置。改为巴马瑶族自治县。
旧县名。1934年析百色、凤山、恩隆三县置。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镇。1953年撤销,划归凤山、东兰、田东、田阳四县。1956年复由凤山、东兰、田东三县原万冈县辖地析置巴马瑶族自治县。
又称开福寺舍利塔。在今河北景县城内西北角。《清一统志·河间府》 “开福寺” 条称: “前有古塔,隋文帝建。” 民谚称 “沧州狮子、景州塔、赵州石桥、正定府大菩萨” 为河北四大古迹,在国内享有盛名。即开
①又名中兴亭。三国吴筑,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三十五里。地近江滨,依山为城垒,为军事和交通要地。东晋时,为诸朝士游宴之所。《晋书· 王导传》: “过江人士,每至暇日,相要出新亭饮宴。” 《南史· 宋纪
在今安徽祁门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浮梁县: 倒湖在 “县东北百三十里,与祁门县接界。又东北百十里即祁门县也。湖当往来经行之道”。
1942年苏北革命根据地由东台、兴化二县析置,治所在大中集(今江苏大丰县)。1944年并入东台县。1945年底复置,仍驻大中集。1951年改名大丰县。(1)旧县名。苏中抗日根据地设。1941年由江苏省
北宋置,在今陕西子长县西北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延安府: 威羌砦 “地名白洛觜,元符元年进筑,赐名”。
在今山西山阴县东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元和四年 (809),河东节度使范希朝,置使领沙陀军,“执宜始保神武川之黄花堆”。指今山西省山阴县东北一带。唐元和四年(809年),河东节度使范希朝选沙陀骁骑千二
在今新疆喀什市北、疏附县荒地乡北三十里库玛塔格山东坡、恰马河右岸悬崖上。为东汉至三国时的佛教遗迹。三洞均分前后二室,前室长宽各4米、高约2.5米,后室较小,约为前室之半。中间的洞窟仅后室正中尚存一石胎
西汉武帝元朔三年(前126)封河间献王子刘豫置,初属广阳郡,后属涿郡。治所在今河北献县西北三十九里。东汉废。西汉元朔三年(前126年),武帝封河间献王子刘豫为阿武侯,置阿武侯国,治今河北省献县西北。东
元改邵雍故居为九真观。在今河南洛阳市定鼎路洛河桥南的安乐窝村。祠东华、帝尹、正阳、纯阳、海蟾、重阳、丹阳、长真、长春等九人。今仍祀邵子。
在今广东电白县东电城镇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电白县:五蓝河在“县东三十里。源出山涧中,南流入海。有官渡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