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木山
春秋楚地, 在今湖北钟祥市东。 《左传》:庄公四年 (前 690), 楚武王伐随, “卒于木之下”。 《方舆纪要》 卷77安陆府钟祥山: 木山 “在府治东一里。一名武陵。《春秋》 庄四年,楚武王卒于木之下。 即此。 上有青泥池, 一名青泥山”。
又称武陵山。在湖北省钟祥市郢中镇东隅。海拔79米。春秋时周庄王三年(前694年),楚武王伐随,卒此山下。三国魏将乐进与关羽相拒于此。山侧有梅仙亭,相传为汉梅福所筑。山上有青龙禅院、魁星阁遗址。山下有泉,名金港。
春秋楚地, 在今湖北钟祥市东。 《左传》:庄公四年 (前 690), 楚武王伐随, “卒于木之下”。 《方舆纪要》 卷77安陆府钟祥山: 木山 “在府治东一里。一名武陵。《春秋》 庄四年,楚武王卒于木之下。 即此。 上有青泥池, 一名青泥山”。
又称武陵山。在湖北省钟祥市郢中镇东隅。海拔79米。春秋时周庄王三年(前694年),楚武王伐随,卒此山下。三国魏将乐进与关羽相拒于此。山侧有梅仙亭,相传为汉梅福所筑。山上有青龙禅院、魁星阁遗址。山下有泉,名金港。
在今广西防城市西南,东兴镇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钦州: 如昔砦 “宣德二年土酋黄金广等以澌凛、罗浮、古森、葛源等四峒十九村叛”。嘉靖三十年 (1551) 设罗浮营,驻兵防守。(1)古地名。在今广西
亦即秦之阳纡。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 “郑之有原圃,犹秦之有具囿也。” 或谓即 《尔雅·释地》之扬陓,为十薮泽之一。古苑囿名。又作具圃。在今陕西省凤翔县附近。《左传》僖公三十三年
明洪武二十年(1387)置,属定海卫。治所即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区城关镇。清废。
又作扶余、凫臾。在今嫩江中下游及松花江、阿什河、拉林河流域。《后汉书·夫余传》:“夫余国在玄菟北千里。南与高勾骊,东与挹娄,西与鲜卑接,北有弱水。地方二千里。”5世纪末亡于勿吉。部分遗民北徙嫩江流域,
即今江苏泰兴市。南宋绍兴十四年(1144)泰兴县徙治于此。
靖西关驻地。即今西藏亚东县东北切马。藏语意谓砂土。
汉之渊泉县。在今甘肃安西县东南三道沟附近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讹作拼泉县。
①东汉侯邑。在今陕西洋县东十八里龙亭镇。《后汉书·宦者列传·蔡伦》:元初元年(114),“邓太后以伦久宿卫,封为龙亭侯”,即此。北魏置龙亭县, 为晋昌郡治。西魏为傥城郡治。隋开皇初废。②唐武德四年(6
秦置,属会稽郡。治所即今浙江余姚市姚江北岸。据《越绝书》卷8载:“越人谓盐曰余。”余姚乃古越语地名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 正义:“顾野王云,舜后支庶所封之地。舜,姚姓,故云余姚。”显系出于附会。《水经·
①即今江苏苏州市城内玄妙观。建于晋咸宁年间,初名真庆道院。唐改开元宫。北宋祥符中改名天庆观。元改玄妙观。②唐贞观年间建。在今湖北秭归县西北归州镇西二里。南宋陆游《入蜀记》:“离归州,出巫峰门,过天庆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