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鸢肩火色

鸢肩火色

鸢(yuān渊),老鹰。鸢肩,两肩向上端起如鹰。火色,面色火红。比喻有升官腾达的骨相,也表示虽能很快贵显但不能持久。亦称“火色鸢肩。”出自唐大臣马周之事迹。马周(601-648年)字宾王,唐博州茌平(今山东茌平东)人。他少孤贫好学,不拘小节,不为乡里所重,遂西游长安,寄居中郎将常何家。贞观三年(629年),太宗命百官上书言得失,他代常何条陈二十余事,深受太宗赏识。周深识事理,机警善辩,每奏事都合太宗之意,故升迁很快。贞观六年(632年),任监察御史,后迁侍御史、中书舍人、中书侍郎等职。贞观十八年(644年),擢任中书令(宰相)。太宗曾说:“我一时见不到马周,就很想念他。”中书侍郎岑文本对其亲信的人说:“我多次见到马周论述事情,他能旁征博引,举要删繁,既切中事理,又很有文采,一字一句都不可增减,就像听音乐一样,使人不知疲倦。过去的苏秦、张仪、终军、贾谊等人,也正是这样。但他‘鸢肩火色’,定会很快飞黄腾达,却恐怕不能持久。”果然,马周四十八岁即亡。

【出典】:

旧唐书》卷74《马周传》2619页:“(马)周有机辩,能敷奏,深识事端,动无不中。太宗尝曰:‘我于马周,暂不见则便思之。’中书侍郎岑文本谓所亲曰:‘吾见马君论事多矣,援引事类,扬榷古今,举要删芜,会文切理,一字不可加,一言不可减,听之靡靡,令人亡倦。昔苏、张、终、贾,正应此耳。然鸢肩火色,腾上必速,恐不能久耳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黄鷟来《题吴方来灌花图》:“菊边桐下阿谁相,火色鸢肩气腾上。” 清·黄景仁《抛球乐元日病中作》:“任飞扬跋扈,鸢肩火色,流连落拓,妇人醇酒。”


【典源】《旧唐书·马周传》:“ (马)周有机辩,能敷奏,深识事端,动无不中。太宗尝曰:‘我于马周,暂不见则便思之。’中书侍郎岑文本谓所亲曰:‘吾见马君论事多矣,援引事类,扬榷古今,举要删芜,会文切理,一字不可加,一言不可减,听之靡靡,令人亡倦。昔苏、张、终、贾,正应此耳。然鸢肩火色,腾上必速,恐不能久耳。’”《新唐书·马周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唐代马周 (字宾王),年少时家贫好学,后西游长安,有机会向太宗上书,受到太宗的赏识。马周机敏多才,认识事理深刻,言必有中。太宗曾说:“我一时见不到马周,就思念他。”中书侍郎岑文本对自己亲信说:“我多次见到马周论述事情,他能旁征博引,举要删繁,切中事理,准确精当,听来令人忘却疲劳。过去的苏秦、张仪、终军、贾谊等人,也正是这样。但他的形貌是两肩上端像老鹰,面色发红,升腾一定很快,但恐怕不能持久吧。”后马周四十八岁即亡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表示虽官运发达但不能持久; 或用以表示有升官发达的骨相。

【典形】 火色上腾、火色鸢肩、肩夺鸢、马周鸢、相君鸢肩、鸢肩、鸢肩火色、鸢肩相、骨相负鸢肩。

【示例】

〔火色上腾〕 宋·苏轼《赠善相程杰》:“火色上腾虽有数,急流勇退岂无人。”

〔火色鸢肩〕 清·黄鷟来《题吴方来灌花图》:“菊边桐下阿谁相,火色鸢肩气腾上。”

〔肩夺鸢〕 清·朱彝尊《题颜司勋写照》:“或指肩夺鸢,或讶眼偷凤。”

〔马周鸢〕 明 ·徐渭 《送某入觐》:“水邦黄霸凤,火色马周鸢。”

〔相君鸢肩〕 明 · 高启 《赠马冠军》:“相君本鸢肩,岂是沉沦者。”

〔鸢肩〕 宋·陆游《寒夜读书》:“鸢肩竟欠封侯相,三尺檠边老此身。”

〔鸢肩火色〕 清·黄景仁《抛球乐·元日病中作》:“任飞扬跋扈,鸢肩火色,流连落拓,妇人醇酒。”

〔鸢肩相〕明·高启 《马周见太宗图》:“书生未有鸢肩相,只说君臣际会难。”


【词语鸢肩火色】  成语:鸢肩火色汉语词典:鸢肩火色

猜你喜欢

  • 相门相种

    同“相门有相”。明高明《琵琶记.牛氏规奴》:“多应是相门相种,可惜不做厮儿;少什么王子王孙,争要求为佳配。”见“相门有相”。元·高明《琵琶记·牛氏规奴》:“多应是~,可惜不做厮儿;少什么王子王孙,争要

  • 大槐安国

    唐代李公佐传奇《南柯太守传》说,有个叫淳于棼的人,一天醉卧槐树下,梦入大槐安国,娶公主,出任南柯太守,荣贵无比。后来公主死,他被遣归,梦醒后才知,所游其实是大槐树下的蚁穴。后代用来比喻富贵权势变幻无常

  • 吞凤

    《晋书.罗含传》:“含幼孤,为叔母朱氏所养。少有志尚,尝昼卧,梦一鸟文彩异常,飞入口中,因惊起说之。朱氏曰:‘鸟有文彩,汝后必有文章。’自此后藻思日新。”晋人罗含年少时昼寝,梦吞一彩鸟,其后藻思日新,

  • 龙腾五尺梭

    同“龙腾梭”。明徐渭《沈叔子解番刀为赠》诗之一:“须臾报道渔罩外,电脚龙腾五尺梭。”

  • 祖道

    此典原意是古人出行前祭祀路神。此处指东郭先生受任为官出行时,就有很多人来捧场为他饯行。后以此典比喻饮宴送行。东郭,复姓。齐(今山东泰山以北)人。他久在公车官署等候差使,穷困饥寒。衣鞋破烂,在雪中走路,

  • 从毛薛

    《史记.魏公子列传》:信陵君留赵,“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,薛公藏于卖浆家,公子欲见两人,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。公子闻所在,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,甚欢。”“公子留赵十年不归。……毛公、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:

  • 换殿帷

    源见“集囊为殿帷”。形容帝王节俭敦朴。宋乐雷发《咏史.东方朔》:“刘郎最怕秋风冷,那听君言换殿帷。”

  • 汗马功劳

    同“汗马之劳”。元无名氏《赚蒯通》四折:“只因汗马功劳大,封做平阳万户侯。”见“汗马之劳②”。《官场现形记》12回:“就是营、哨各官,也都是当时立过~。”解释汗马:战马奔走而出汗。原指征战的劳苦,亦指

  • 难兄弟

    同“难兄难弟”。宋 曾寓轩《沁园春.寿制帅吴退庵》词:“难兄弟,久齐名天壤,谁劣谁优?”

  • 靖节琴

    同“无弦琴”。陶渊明私谥靖节。宋曾巩《静化堂》诗:“客来但饮平阳酒,衙退常携靖节琴。”【词语靖节琴】   汉语大词典:靖节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