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鸡口牛后

鸡口牛后

原作“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”。鸡口,鸡进食处;牛后,牛排便处。意谓宁可为小国之君以保持自主,不愿作大国附庸而受制于人。或作“宁为鸡尸,无为牛从”。公元前333年,苏秦说服燕、赵、楚、齐四国推行合纵政策之后,又到韩国,向韩昭侯宣传合纵。他说,韩国地势险要,幅员辽阔,兵力强盛,武器先进,而大王您又极其贤明。这样好的条件,竟然向秦国称臣,这实在是一件非常耻辱的事情。再说,您如向秦称臣,秦国一定要年年要求您割地于秦。如果答应要求,势必把韩国的土地割让净尽;如果不给,则会前功尽弃而招致进攻。我听民谚说,宁作进食之鸡口,不作排粪之牛后。您现在西向称臣于秦国,和牛后又有什么区别呢?以大王之贤明,兼之以有韩国强大之军队,而有牛后之名,我都为此感到羞耻。一席话说得韩昭侯变了脸色,怒气冲冲地振臂按剑,仰天长叹说,即使我死了,也不能屈膝事秦。

【出典】:

战国策·韩策》一《苏秦为楚合纵说韩王》:“臣闻鄙语曰:‘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’。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,何以异于牛后乎?夫以大王之贤,挟强韩之兵,而有牛后之名,臣窃为大王羞之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罗愿《尔雅翼·释篇》:“宁为鸡尸,无为牛从。尸,主也,一群之主,所以将众者。从,从物者也,随群而往,制不在我也。” 宋·陈师道《送冯翊朱令》:“三楚风流信有人,先声今已彻咸秦。宁为鸡口官无小,欲试牛刀久要新。” 后汉·阮瑀《为曹公作书与孙权》:“昔秦说韩,羞以牛后。韩王按剑,作色而怒。”


见“鸡尸牛从”。《战国策·韩策一》:“臣闻鄙语曰:‘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。’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,何以异于牛后乎?”


【典源】《战国策·韩策一》:“且夫大王之地有尽,而秦之求无已。夫以有尽之地,而逆无已之求,此所谓市怨而买祸者也,不战而地已削矣。臣闻鄙语曰:‘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。’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,何以异于牛后乎?”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战国时苏秦对韩宣王说:“现在大王的土地是有数的,而秦国对韩的要求却没完没了。以有数的地,来应付秦无餍的要求,这就是在买祸招怨啊,不打仗而土地已被侵削了。我听说有个谚语:‘宁为鸡口,勿为牛后。’现在大王向西面像臣子一样服事秦国,这不就和作牛后一样吗?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宁可在小范围内当家做主,也不随在大人物后面受支配。

【典形】 鸡口牛后、宁为鸡口、牛后、牛后人、作牛后。

【示例】

〔鸡口牛后〕 宋·陈师道《次韵秦观听雁闻鸡》之二:“固知鸡口羞牛后,不待鸡群已可惊。”

〔宁为鸡口〕 宋·陈师道《送冯翊宋令》:“宁为鸡口官无小,欲试牛刀久要新。”

〔牛后〕 唐·元稹《酬翰林白学士代书》:“那能作牛后; 更拟助鸿基。”

〔牛后人〕 宋·黄庭坚 《赠高子勉》:“听它下虎口著,我不为牛后人。”

〔作牛后〕 宋·苏轼《龙尾砚歌》:“况嗔苏子风咮铭,戏语相嘲作牛后。”


【词语鸡口牛后】  成语:鸡口牛后汉语词典:鸡口牛后

猜你喜欢

  • 过耳秋风

    刮过耳边的秋风,比喻与己无关的外物。《吴越春秋.吴王寿梦传》:“十七年,余祭卒。余昧立,四年,卒。欲援位季札,季札让,逃去,曰:‘吾不受位明矣?昔前君有命,已附子臧之父,洁身清行,仰高履尚,惟仁是处,

  • 借寇

    《后汉书.寇恂传》:“即日车驾南征,恂从至颍川,盗贼悉降,而竟不拜郡,百姓遮道曰:‘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。’乃留恂长社,镇抚吏人,受纳余降。”东汉时,寇恂为颍川太守,兴办学校,教化百姓,郡政得到治理,

  • 囊中颖

    源见“毛遂自荐”。喻指才华。宋陆游《夜兴》诗:“平生耻露囊中颖,垂老甘同爨下琴。”【词语囊中颖】   汉语大词典:囊中颖

  • 李郭舟

    源见“李郭同舟”。指高朋雅友所乘之舟。喻知己相处,亲密无间。唐高適《同李太守北海泛舟宴高平郑太守》诗:“每揖龚 黄事,还陪李 郭舟。”【词语李郭舟】   汉语大词典:李郭舟

  • 截肠战

    《北史.彭乐传》:“彭乐字兴,安定人也。骁勇善骑射,天平四年(天平为东魏孝静年号,四年为公元五三七年),从神武西讨(东魏大臣高欢,曾逼北魏孝武帝西奔长安,另立孝静帝,史称东魏,为大丞相,执政十六年。死

  • 万死不顾一生

    宁肯万死,不求一生。 意谓抱定必死决心。语出汉.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,赴公家之难,斯已奇矣。”汉.刘向《新序.杂事》:“所使皆趋汤火、蹈白刃,出万死不顾一生之难。”唐.李白

  • 积薪厝火

    汉.贾谊《新书.数宇》:“进言者皆曰:‘天下已安矣。’臣独曰:‘未安。’……夫抱火措之积薪之下,而寝其上,火未及燃,因谓之安,偷安者也。方今之势,何以异此?”西汉文士贾谊曾用“置火于积薪之下,而在上面

  • 九万奋飞

    同“九万抟扶”。宋王安中《安阳好》词之四:“岁岁青衿多振露,人人彩笔竞腾虹,九万奋飞同。”

  • 喜起

    《书.益稷》:“〔帝〕乃歌曰:‘股肱喜哉,元首起哉,百工熙哉。’”孔传:“股肱之臣喜乐尽忠,君之治功乃起。”后以“喜起”谓君臣协和,政治美盛。清黄宗羲《子刘子形状》:“方且为内降,为留中不报,又何以追

  • 不纲

    《论语.述而》:“子钓而不纲。”纲是网上端总绳,引申指大网。谓孔子不用大网横断流水以取鱼。后以“不纲”谓朝廷失去纲纪,政治混乱。《汉书.叙传下》:“秦人不纲,罔漏于楚。”《明史.太祖纪一》:“当是时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