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麻姑搔背”。指仙女纤巧的手指。明余怀《水龙吟》词:“何时倩取,麻姑鸟爪,为余搔背。”
源见“囊萤照读”。形容勤学苦读。唐元稹《饮致用神曲酒三十韵》:“试滴盘心露,疑添案上萤。”
唐.孟棨《本事诗.事感第二》:“白尚书(白居易)姬人(妾)樊素善歌,妓人(此当指歌舞的女子)小蛮善舞。尝为诗曰:‘樱桃樊素口,杨柳小蛮腰。’年既高迈,而小蛮方丰艳,因为杨柳之词以托意曰:‘一树春风万万
同“攀髯”。宋欧阳修《辞覃恩转左丞表》:“国恩未报,但虞填壑以遗羞;金鼎已成,岂谓攀胡之莫及。”【词语攀胡】 汉语大词典:攀胡
源见“日近长安远”。喻处京都帝王旁。清黄遵宪《车驾驻开封府》诗:“举首长安知日近,肯留河上再迁延?”
源见“乞墦”。谓依靠乞求过活。宋梅尧臣《依韵和李舍人旅中寒食感事》:“今朝甘自居穷巷,无限墦间得醉归。”
《论语.卫灵公》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成:成全;仁:相亲、仁爱。仁爱德是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。“杀身成仁”,意谓为了成全仁德,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。后指为维护正义事业而不惜牺牲。闻一
源见“羊裘钓”。指严光。借指高人隐士。唐岑参《宿关西客舍在内学见有高道举征》诗:“滩上思严子,山中忆许由。”【词语严子】 汉语大词典:严子
不落俗套,有所创新。窠臼:亦作“臼窠”,指陈旧的格调。清代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七十六回:“这‘凸’、‘凹’二字,历来用的人最少,如今直用作轩馆之名,更觉新鲜,不落窠臼。”述宾 窠臼,旧格式。不落俗套,有
源见“祖鞭先著”。指抢先,占先。《孽海花》十八回:“我国若不先自下手,自办银行,自筑铁路,必被外人先我著鞭,倒是心腹大患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