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食之无味,弃之不甘

猜你喜欢

  • 鸟言

    《后汉书.度尚传》:“初试守宣城长,悉移深林远薮椎髻鸟语之人,置于县下,由是境内无复盗贼。”唐.李贤注:“鸟语谓语声似鸟也。”汉朝时,人们称自己听不懂的少数民族语言为“鸟言”。鸟声唧唧,人听不懂,又以

  • 飘茵

    源见“飘茵堕溷”。谓得到好的际遇。清赵怀玉《连珠池》诗:“秋日春风几回赏,老嫁商人与廝养;就中亦有花飘茵,多少落英沾粪壤。”亦比喻堕落风尘。清王韬《淞隐漫录.三十六鸳鸯谱中》:“逝水年难转,飘茵志岂甘

  • 长笛吹裂

    《太平广记》卷二〇四“李暮”条引《逸史》:“暮开元中吹笛为第一部,近代无比。有故,自教坊请假至越州,公私更讌,以观其妙。时州客同会镜湖,邀李生湖上吹之。会中有一独孤生者。年老,久处田野,人事不知。时轻

  • 水宗

    《书.禹贡》:“江 汉朝宗于海。”后因以“水宗”称大海。汉 焦赣《易林.损之履》:“海为水宗……百流归得。”【词语水宗】   汉语大词典:水宗

  • 借秦

    《汉书.贾山传》:“贾山,颍川人也……孝文时,言治乱之道,借秦为谕,名曰《至言》。”谓借秦朝乱亡为喻,以论治政之道。宋苏轼《次韵刘贡父李公泽见寄》之一:“曲无和者应思郢,论少卑之且借秦。”【词语借秦】

  • 紫塞

    长城的别名。晋代崔豹《古今注.都邑》:“秦筑长城,土色皆紫,汉塞亦然,故称紫塞焉。”南朝宋鲍照《芜城赋》:“南驰苍梧涨海,北走紫塞雁门。”【词语紫塞】   汉语大词典:紫塞

  • 常山蛇势

    《孙子.九地》:“善用兵者,譬如率然。率然者,常山之蛇也。击其首则尾至,击其尾则首至,击其中则首尾俱至。”“常山蛇势”是古代用兵的一种演阵之法,首尾呼应如常山之蛇。《晋书.桓温传》:“初,诸葛亮造八阵

  • 沧浪

    源见“沧浪濯缨”。指《沧浪歌》。《文心雕龙.明诗》:“孺子‘沧浪’,亦有全曲。”也表示避世抗俗。清陈梦雷《寄答李厚庵百韵》:“君节诚不亏,鼓枻歌‘沧浪’。”【词语沧浪】   汉语大词典:沧浪

  • 全疏勒

    《后汉书.耿弇列传》附《耿恭传》:“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,当匈奴之冲,对数万之众,连月逾年,心力困尽。凿山为井,煮弩为粮,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。前后杀伤丑虏数千百计,卒全忠勇,不为大汉耻。恭之节义,古今未

  • 五侯鲭

    旧题汉.刘歆《西京杂记》卷二:“五侯不相能,宾客不得来往。娄护丰辩,传食五侯间,各得其欢心,竞致奇膳,护乃合以为鲭(鲭,同?,是鱼和肉合烹的美食),世称五侯鲭,以为奇味焉。”汉成帝时,同日封母舅王谭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