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韩信登坛

韩信登坛

指萧何建议刘邦设立拜将坛,以隆重之仪式拜韩信为大将军。后以此典比喻授以要职,委以重任。当时,萧何问刘邦究竟作何打算?汉王刘邦说:“我也想要向东方发展呀,怎么能够闷闷不乐地老呆在这里呢?”萧何说:“如果大王决计向东方发展,能够任用韩信,韩信就会留下来;如果不能任用,韩信终究要跑走。”汉王刘邦说:“我看在你所推荐,让他做将吧。”萧何说:“即使做将,韩信也一定不会留下来。”汉王刘邦说:“那就让他当大将。”萧何说:“好得很!”于是汉王刘邦就想把韩信召来任命他。萧何说:“大王向来傲慢,不讲礼节,如今任命大将就像呼唤小孩子一样,这就是韩信要离去之原因。如果大王决心要任命他,就选个吉祥日子,亲自斋戒,设置高坛和广场,举行任命大将之完备礼节,那样才行。”汉王刘邦答应萧何要求。将领们听到要拜大将都高兴,人人都以为自己要做大将。等到任命大将时,竟是韩信,全军都感到惊讶。此典又作“登坛拜将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92《淮阴侯列传》2611页:“王曰:‘吾亦欲东耳,安能郁郁久居此乎?’何曰:‘王计必欲东,能用信,信即留;不能用,信终亡耳。’王曰:‘吾为公以为将。’何曰:‘虽为将,信必不留。’王曰:‘以为大将。’何曰:‘幸甚!’于是王欲召信拜之。何曰:‘王素慢无礼,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,此乃信所以去也。王必欲拜之,择良日,斋戒(沐浴、独宿、不饮酒、不吃荤,清心洁身,表示诚敬);设坛(土台)场(广场),具礼,乃可耳。’王许之。诸将皆喜,人人自以为得大将。至拜大将,乃韩信也,一军皆惊。”

【例句】:

北周·庾信《周大将军崔说神道碑》:“既班三事,又贰六官,卫青受诏,韩信登坛。” 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2本第4折:“计将安在?小生当筑坛拜将。”


【词语韩信登坛】  成语:韩信登坛汉语词典:韩信登坛

猜你喜欢

  • 索槟榔

    源见“一斛贮槟榔”。泛指白吃他人酒席。宋陈克《南歌子》词:“惭愧年年高会、索槟榔。”

  • 孤桐

    同“峄阳孤桐”。唐王昌龄《琴》诗:“孤桐秘虚鸣,朴素传幽真。仿佛弦指外,遂见初古人。”唐孟郊《送卢虔端公守复州》诗:“师旷听群木,自然识孤桐。”【词语孤桐】   汉语大词典:孤桐

  • 凤凰衔图

    参见:衔瑞图

  • 坐髀已消

    源见“髀肉复生”。慨叹奔波劳苦,不能有所作为。宋孔平仲《送朱君贶德安宰罢任还》诗:“江边钟官老铸钱,坐髀已消穷且暝。”

  • 湖海平生

    源见“元龙高卧”。指豪放不拘。宋刘辰翁《摸鱼儿.赋云来楼》词:“记湖海平生,相遇忘宾主。”

  • 羊瘦

    源见“瘦羊博士”。形容文士谦恭有礼,克己让人。清唐孙华《寿王冰庵太守》诗:“伏腊颁羊瘦,朝参借马骑。”

  • 柴毁

    形容骨瘦如柴,表示父母死后居丧期间哀痛过度。亦作“柴瘠”。《晋书.许致传》:“冲在郡丧亡,孜闻问尽哀,负担奔赴,送丧还会稽,蔬食执役,制服三年。俄而二亲没,柴毁直立,杖而能起。”《新唐书.宗室.李暠传

  • 芳兰生门,不得不锄

    芳兰是香草,但生长在门户当中,妨碍进出,也只得锄去。比喻一个人即使有才能,若是行为越规,于人有碍,也不会被饶赦。《三国志.蜀志.周群传》:“张裕亦晓占候,而天才过群,……先主常衔其不逊,……将诛之。诸

  • 柳老悲桓

    源见“桓公柳”。谓人老感叹年华易逝。宋姜夔《永遇乐.次韵辛克清先生》词:“柳老悲桓,松高对阮,未办为邻地。”并列 看到柳树老了,桓温悲伤感慨。据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载,桓温北征,经金城,见

  • 破琴

    《吕氏春秋.本味》:“钟子期死,伯牙破琴绝絃,终身不复鼓琴。”又《晋书.戴逵传》载:戴逵博学善属文,少有文艺,善鼓琴,太宰武陵王司马晞闻其能琴,使人召之。逵对使破琴,曰:“戴安道(逵字)不为王门伶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