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隐若敌国

隐若敌国

后汉书.吴汉传》:“汉性强力,每从征伐,帝未安,恒侧足而立(侧足,因担心而不敢正面相向)。诸将见战陈(同阵)不利,或多惶惧,失其常度。汉意气自若,方整厉器械,激扬士吏。帝常遣人观大司马何为,还言方修战攻之具,乃叹曰:‘吴公差强人意,隐若一敌国矣。’”

汉光武帝大将吴汉,性格坚强,极有胆力,即使面临大敌,形势不利,亦能镇定自若,岿然而有筹略在胸。故刘秀夸赞他俨然像一个相当的国家。隐,威重貌。敌,匹敌,同等。敌国,相当于一国。后因比喻对国家极有影响的杰出人物。

北齐.颜之推《颜氏家训.慕贤》:“张延隽之为晋州行台左丞,匡维主将,镇抚疆场,储积器用,爱活黎民,隐若敌国矣。”


主谓 隐,威严的样子;敌国,可以和国家相匹敌。形容人威严、庄重。也指其人对国家有举足轻重的作用。《后汉书·吴汉传》:“汉性强力,每从征伐,帝未安,恒侧足而立。诸将见战陈不利,或多惶惧,失其常度。汉意气自若,方整厉器械,激扬士吏。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,还言方修战攻之具。乃叹曰:‘吴公差强人意,隐若一敌国矣!’李贤注:“隐,威重之貌。言其威重若敌国。”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慕贤》:“(张延隽)匡维主将,镇抚疆场,储积器用,爱活黎民,~矣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威严的将领。也作“隐然敌国”。


【词语隐若敌国】  成语:隐若敌国汉语词典:隐若敌国

猜你喜欢

  • 青精稻

    同“青精饭”。唐元稹《和乐天赠吴丹》:“万过《黄庭经》,一食青精稻。”【词语青精稻】   汉语大词典:青精稻

  • 肉阵与烛围

    五代.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》下《肉阵》:“杨国忠于冬月,常选婢妾肥大者,行列于前,令遮风,盖藉人之气相暖,故谓之肉阵。”肉阵,又称为“肉屏风”。唐.冯贽《云仙杂记》卷五《烛围》引《长安后记》:“韦陟家

  • 知其一不知其二

    《诗经.小稚.小旻》:“不敢暴虎,不敢冯河,人知其一,莫知其它。”《战国策.赵策三》:“楼缓曰:‘虞卿得其一,未知其二也。’”《史记.高祖本纪》:“高祖曰:‘公知其一,未知其二。’”此指对事物只有偏面

  • 禽息击车

    《后汉书.朱晖传》注引《韩诗外传》:“禽息,秦大夫,荐百里奚而不见纳。缪公出,当车以头击闑(注:音niè,门橛,门中央所竖的短木),脑乃精出(《后汉书.孟尝传》注引《韩诗外传》作‘播出’),曰:‘臣生

  • 玉奴妆

    源见“梅花妆”。指古代女子描梅花于额上的妆式。玉奴,梅花的别名。清汪懋麟《眼儿媚.水边》词:“鞋儿脚上刚三寸,袅袅玉奴妆。”【词语玉奴妆】   汉语大词典:玉奴妆

  • 剑舞鸿门

    源见“项庄舞剑,意在沛公”。谓于鸿门宴上项庄虽舞剑而未能伤及刘邦,事兴而未果。清严遂成《乌江项王庙题壁》诗:“剑舞鸿门能赦汉,船沉巨鹿竟亡秦。”

  • 退飞

    源见“六鹢风”。谓鸟遇风而退飞不进。用以比喻畏缩后退。隋 伊式《送晋熙公别诗》:“太行君失路,扶摇我退飞。”亦比喻落榜不中。宋 宋乂《新编分门古今类事.魏清除代》:“魏清累举进士未第,逼春闱,梦一乌衣

  • 蔡女没胡

    《后汉书》卷八十四《列女传.董祀妻传》:“董祀妻……蔡邕之女也,名琰,字文姬。博学有才辩,又妙于音律。适河东卫仲道。夫亡无子,归宁于家。兴平中,天下丧乱,文姬为胡骑所获,没于南匈奴左贤王,在胡中十二年

  • 培塿无松柏

    培塿( ㄆㄡˇ ㄌㄡˇ pǒu lǒu ):小土丘。也写作“附娄”“部娄”。 小土丘上长不出松柏之类的大树。 原比喻小国不可与大国平行,寒门不能与高门联姻。 后也比喻凶顽之家不会有贤淑的子女。

  • 知章八客

    源见“酒中八仙”。本指唐贺知章等八位嗜酒狂放的“酒中八仙”。后借指诗人狂士。清曹寅《水调歌头》词:“陡遇伯伦七辈,又被知章八客,占断此山川。”【词语知章八客】  成语:知章八客汉语大词典:知章八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