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见:易水歌
《梁书.沈约传》载:南朝 梁文学家沈约曾为尚书仆射,卒谥“隐侯”。后以美称文人雅士。唐吴仁璧《南徐题友人邻居》诗:“待到秋深好时节,与君长醉隐侯家。”【词语隐侯】 汉语大词典:隐侯
源见“白云亲舍”。指唐狄仁杰登太行山望白云思念远方亲人。狄仁杰后封为梁国公。清陈康祺《郎潜纪闻三笔》卷三:“迹公九嶷张宴一会,觉驱车九折坂,置酒三垂冈,叔子游岘首,梁公陟太行,前史风徽,犹可颉颃也。”
同“大风歌”。唐郑愔《奉和幸大荐福寺》:“欣承《大风》曲,窃预小童讴。”【词语大风曲】 汉语大词典:大风曲
源见“脱骖”。借指救助危难中的人。明 沈自征《鞭歌妓》:“你肯解赠越石骖,我怎便占住了陈蕃榻。”
同“让畔”。三国 魏嵇康《答释难宅无吉凶摄坐论》:“苟宅无情于择贤,不惜吉于设为,则屋不辞人,田不让耕,其所以为吉凶薄厚,何得不均?”【词语让耕】 汉语大词典:让耕
源见“抱瑟不吹竽”。喻指不投所好,不得赏识。清毛奇龄《答乔侍读同年赠别原韵有感》:“齐门操瑟总难工,谁复相要到上宫?”【词语齐门操瑟】 汉语大词典:齐门操瑟
《楞严经》:“彼人当以琉璃笼眼,当见山河,见琉璃不(否)?”佛经《楞严经》中说:人若以琉璃罩在眼上,可以看到大好河山,但是却看不到琉璃。后以此比喻见远不见近,能见他人,却不能见本身。清.钱曾《秋夜宿破
《孟子.万章上》:“万章问曰:‘舜往于田,号泣于旻天,何为其号泣也?’孟子曰:‘怨慕也。’……大孝终身慕父母。五十而慕者,予於大舜见之矣。”后以“号慕”谓哀号父母之丧,表达怀恋追慕之情。《北史.樊逊传
宋.苏轼《题西林壁》诗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庐山云雾甚多,常年围绕山峰,不易看清。宋诗人苏轼抓住这一特点咏吟庐山的独特景色。后遂用为认不清事物的真相或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