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路鬼揶揄

路鬼揶揄

同“鬼揶揄”。清张问陶《出守莱州九月二十日出都留别旧雨》诗之二:“凭他旧典翻新样,路鬼揶揄作郡人。”


【典源】《世说新语·任诞》“襄阳罗友”条注引 《晋阳秋》 曰:“友字它仁,襄阳人。少好学,不持节俭。性嗜酒,当其所遇,不择士庶。又好伺人祠,往乞余食,虽复营署垆肆,不以为羞。桓温常责之曰:‘君太不逮! 须食,何不就身求? 乃至于此!’友傲然不屑,答曰:‘就公乞食,今乃可得,明日已复无。’温大笑之。始仕荆州,后在温府。以家贫乞禄,温虽以才学遇之,而谓其诞肆,非治民才,许而不用。后同府人有得郡者,温为席起别,友至尤晚。问之,友答曰:‘民性饮道嗜味,昨奉教旨,乃是首旦出门,于中路逢一鬼,大见揶揄,云:“我只见汝送人作郡,何以不见人送汝作郡?”’民始怖终惭,回还以解,不觉成淹缓之罪。’温虽笑其滑稽,而心颇愧焉。”

【今译】 晋代罗友,为人好学,不拘小节,性好饮酒,只要遇上,不论什么人都可以同饮。又喜欢找别人要祭祀完的酒食吃,不以为羞耻。桓温常责备他:“你太不检点! 如果要吃喝,可以来找我,何必这样!”罗友不屑地回答:“向您要吃喝,今天可得,明天就又吃完了。”后来在桓温府中,因家贫想做官,而桓温认为他虽有学识,但性情放诞,不是作地方官的材料,因此尽管许诺但不任用。后来同府人有被任为郡守者,桓温设宴送行,罗友到的最晚。问他,罗友说:“我性好饮食,昨天奉您相召,今天一早就来,在半路遇见一鬼,极力揶揄我,他说:‘我只见你送别人作郡守,怎么不见别人送你作郡守?’我开始害怕转而羞惭,不觉来得迟了。”桓温虽笑他讲的滑稽,但心里也觉得对不起他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士人穷困淹蹇,求仕不成; 或指只作小官,失意潦倒。

【典形】 惭路鬼、鬼揶揄、路鬼揶揄、送人作郡、送人作太守、揶揄鬼、揶揄山鬼、小鬼揶揄、仕路揶揄。

【示例】

〔惭路鬼〕 唐·骆宾王《春日离长安客中言怀》:“揶揄惭路鬼,憔悴切波臣。”

〔鬼揶揄〕 唐·白居易《东南行一百韵》:“时遭人指点,数被鬼揶揄。”

〔路鬼揶揄〕 清·王士禛《与董苍水等小饮》:“彭郎未奉一囊粟,路鬼揶揄甘冻饿。”

〔送人作郡〕 清·丘逢甲《珠江夜送啸桐之梧州》之二:“送人作郡鬼揶揄,同是当时旧酒徒。”

〔送人作太守〕 宋·苏轼《送吕希道知和州》:“年年送人作太守,坐受尘土堆胸肠。”

〔揶揄鬼〕 宋·张孝祥 《刘舍人》:“忽去忽来,固未免揶揄之鬼; 乍贤乍佞,独奈何萋斐之人。”

〔揶揄山鬼〕 清·杨潮观《快活山樵歌九转》:“也不见揶揄山鬼路逢迎,也不见禹王的神鼎。”


【词语路鬼揶揄】   汉语词典:路鬼揶揄

猜你喜欢

  • 辍舂

    汉贾谊《新书.春秋》载:古人舂筑时,以歌相和,以杵声相送,用以自劝。里中有丧,则舂筑者不相杵。后因以“辍舂”表示对死者的哀悼。南朝 梁任昉《出郡传舍哭范仆射》诗:“已矣余何叹,辍舂哀国均。”【词语辍舂

  • 攀栏

    同“朱云折槛”。元马致远《汉宫秋》二折:“你们干请了皇家俸,着甚的分破帝王忧?那壁厢锁树的怕弯着手,这壁厢攀栏的怕攧破了头。”【词语攀栏】   汉语大词典:攀栏

  • 封豨修蛇

    同“封豕长蛇”。《淮南子.修务训》:“吴为封豨修蛇,蚕食上国。”《梁书.元帝纪》:“自无妄兴暴,皇祚寖微,封豨修蛇,行灾中国。”见“封豕长蛇”。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修务训》:“吴为~,蚕食上国。”【词语

  • 犁生骍角

    《论语.雍也》:“子谓仲弓曰:‘犁牛之子骍且角,虽欲勿用,山川其舍诸?’”邢昺疏:“杂文曰犁。骍,纯赤色也。角者,角周正也。舍,弃也。诸,之也。仲弓父贱人而行不善,故孔子称谓仲弓曰:‘譬若杂文之犁牛生

  • 无鬼论

    《世说新语.方正》:“阮宣子(修)论鬼神有无者,或以人死有鬼,宣子独以为无,曰:‘今见鬼者,云著生时衣服,若人死有鬼,衣服复有鬼邪!’”《晋书.阮籍传》附《阮瞻传》:“瞻素执无鬼论。”晋人阮修、阮瞻都

  • 咏史夜

    同“袁宏夜吟”。唐孟浩然《送薛逢之宣州谒废使》诗:“牛渚何时到,渔船几处停。遥知咏史夜,谢守月中听。”

  • 相星

    汉.石申《星经》:“相星在北极斗南,总领百司。”相星,星名。古人认为天上星辰与世间人事相应合,故相星为宰相的象征。后用为咏宰相之典。唐.李德裕《郊坛回舆中书二相公蒙圣慈召至御马前仰感恩遇辄书是诗兼呈二

  • 反是不思,亦已焉哉

    反:违反。是:这个,指誓言。不思:不考虑。已:罢了,算了。 违背誓言你既不顾,那也就算了吧。 表示对不守信誓者的决绝之辞。语出《诗.卫风.氓》:“信誓旦旦,不思其反。反是不思,亦已焉哉!”黄侃《论

  • 哀家梨

    《世说新语.轻诋》;“桓南郡(桓玄是桓温之子,嗣父为南郡公,故称桓南郡,亦称灵宝)每见人不快,辄瞋(怒)云:‘君得哀家梨,当复不烝食不?’”梁刘孝标注:“旧语,秣陵有哀仲家梨甚美,大如升,入口消释。言

  • 寝不安席,食不甘味

    《战国策.齐策五》:“秦王恐之,寝不安席,食不甘味。”睡觉不安于枕席,吃饭觉不出香甜。因以形容心中有事,吃不好饭,睡不好觉。明.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九十七回:“臣受命之日,寝不安席,食不甘味。”见“寝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