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贾谊上书

贾谊上书

汉书.贾谊传赞》:“刘向称‘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,其论甚美,通达国体,虽古之伊、管未能远过也。使时见用,功化必盛。为庸臣所害。甚可悼痛。’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,谊之所陈略施行矣。”

汉初文士贾谊爱国忧时,曾多次上书建议治国大纲,得到汉文帝赞许,并采纳其中一部分。后遂用为向朝廷献策之典。

唐.牟融《寄示平友人》诗:“贾谊上书曾伏阙,仲舒陈策欲匡时。”


【典源】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是时,匈奴强,侵边。天下初定,制度疏阔。诸侯王僭儗,地过古制,淮南、济北王皆为逆诛。谊数上疏陈政事,多所欲匡建,其大略曰:‘臣窃惟事势,可为痛哭者一,可为流涕者二,可为长太息者六,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,难遍以疏举……’”

【今译】 汉文帝时,汉家天下草创初定,北方匈奴强盗,屡犯边界,朝廷制度不健全,各诸侯王超过规定,自比天子,扩大地盘,淮南王、济北王都因谋反被杀。贾谊几次上疏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,想有所匡正建树。其中大要是说“臣观察时势,可以为之痛哭的有一,可以为之流涕的有二,可以为之长叹的有六,其它不合理而有害的,就难以遍举了。”疏中主要讲了分封诸侯及对匈奴政策的各种问题,陈述了自己的意见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忧国忧民,内心悲愤; 或指向君王上书陈事。

【典形】 长沙痛哭书、汉庭哭、贾傅书、贾生哭、贾生书、贾谊哭、贾谊上书、太傅涕空挥、痛哭书、贾生泪、贾生垂涕。

【示例】

〔长沙痛哭书〕 清·陈叶筠《寄许子逊》:“偶过燕市悲歌地,曾上长沙痛哭书。”

〔汉庭哭〕 唐·杜甫《建都》:“永负汉庭哭,遥怜湘水魂。”

〔贾傅书〕 明·陈子龙《会葬夏瑗公》:“惊涛不尽鸱夷血,痛哭空留贾傅书。”

〔贾生哭〕 唐·杨炯《广溪峡》:“设险犹可存,当无贾生哭。”

〔贾谊哭〕宋·苏轼《袁公济和刘景文登介亭诗》:“莫嫌冯唐老,终胜贾谊哭。”

〔贾谊上书〕唐·刘长卿《自夏口至鹦鹉洲》:“贾谊上书忧汉室,长沙谪去古今怜。”

〔太傅涕空挥〕 清·赵执信《饮改之斋中观其近笔》:“策安太傅涕空挥,引罪舍人言屡讼。”

〔痛哭书〕 明 · 陈子龙《都下杂感》:“眼中不见悲歌士,怀里空悬痛哭书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漫酱瓿

    同“覆酱瓿”。宋王安石《进字说》诗:“但可与人漫酱瓿,岂能令鬼哭黄昏?”

  • 蚊虻之劳

    蚊虫与虻虫的劳力,比喻细微的技能。《庄子.天下》:“由天地之道,观惠施之能,其犹一蚊一虻之劳者也。其于物也何庸。”惠施:战国时著名的诡辩学者。庸:通“用”。

  • 青乌子

    源见“青乌”。传说中古代堪舆家,或说黄帝时人,或说秦 汉时人。《广韵.平青》引汉应劭《风俗通》:“汉有青乌子,善数术。”唐柳宗元《伯祖赵郡李夫人墓志铭》:“子孙百代承灵祉,谁之言者青乌子。”【词语青乌

  • 公主花

    源见“梅花妆”。指梅花。宋陈与义《次韵富季中梅花》:“同心不见昭仪种,五出时惊公主花。”

  • 挂榻

    源见“陈蕃榻”。谓准备礼待贤士。南朝 陈徐陵《在北齐与宗室书》:“邦君伫德,宁无挂榻之思;州将钦风,应有题车之命。”【词语挂榻】   汉语大词典:挂榻

  • 言之无文,行而不远

    《左传.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仲尼曰:‘志有之,言以足志,文以足言。不言谁其知其志。言之无文,行而不远。’”言,即言辞。文,即华美,有文采。行,即流传。后因以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”用为说话不讲究修辞,没有文

  • 食菜周颙

    源见“周妻何肉”。比喻好佛之士。清唐孙华《剪蔬》诗:“灌园仲子犹存母,食菜周颙尚有妻。”

  • 身在江湖,心悬魏阙

    同“身在江湖,心存魏阙”。《儒林外史》十一回:“总是老先生身在江湖,心悬魏阙,故尔忧愁抑郁,现出此症。”见“身在江海,心驰魏阙”。《儒林外史》11回:“总是老先生~,故尔忧愁抑郁,现出此症。”【词语身

  • 强弩之末,不能穿鲁缟

    弩:古代用扳机射箭的弓。末:指箭射出后的最末一段途程。鲁缟:山东曲阜出产的一种极薄的丝织品。 强弩所发的箭,飞行已达末程,连极薄的鲁缟也射不穿。 比喻强大的力量临近衰竭时,就不能起作用。语出《史记

  • 知非年

    源见“蘧瑗知非”。指五十岁。清吴雯《莫亚夫先生赠我临帖二册敬报长句》:“嗟我半生久零落,知非年过仍颛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