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负薪之议

负薪之议

负薪:背柴,指地位低微的人。负薪之议,建议人自谦之意,表示自己的意见不值得重视。班固(32-92年)字孟坚,扶风安陵(今陕西咸阳市东北)人,史学家班彪子,著有名著《汉书》。班固少时即能属文诵诗赋,青年时期,又博览史籍及百家之言。明帝初,东平王刘苍辅政,特开东阁,延揽人才以提高声誉。当时班固即上书刘苍,推荐了不少人才。他在奏记中说:“将军您负有千年的重任,效法圣人的旧迹,以远大抱负总揽朝政,笃信《六经》,明辩是非,求善不厌,既能采纳狂妄者的合理主张,又能听取地位卑贱者的议论。”

【出典】:

后汉书》卷40第1331页《班彪列传》“将军拥千载之任,蹑先圣之踪,体弘懿之姿,据高明之势,博贯庶事,服膺六艺,白黑简心,求善无厌,采择狂夫之言,不逆负薪之议。”

【例句】:

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袁绍传上》:“臣以负薪之资,拔于陪隶之中。”


偏正 负薪,卑贱的人。地位卑微者的议论。《后汉书·班固传》:“采择狂夫之言,不逆~。”△多用于议论方面。


【词语负薪之议】  成语:负薪之议汉语词典:负薪之议

猜你喜欢

  • 风马牛

    《左传.僖公四年》:“四年春(公元前656年),齐侯(指齐桓公)以诸侯之师侵蔡。蔡溃,遂伐楚。楚子(指楚成王)使与师言曰:‘君处北海(泛指极北方),寡人处南海(泛指极南方),风马牛不相及也,不虞君之涉

  • 范祁连

    《后汉书》卷十九《耿弇传》附《耿恭传》:“先是恭遣军吏范羌至敦煌迎兵士寒服,羌因随王蒙军俱出塞。”(参见“范羌归”条)《史记》卷一二三《大宛传》:“始月氏居敦煌、祁连间。”唐.张守节《史记正义》:“初

  • 皋比

    源见“撤我虎皮”。古人坐虎皮讲学。后因以指讲席。皋比,虎皮。清王士禛《题施愚山〈卖船诗〉后》诗:“公独奋百世,皋比陈唐尧。”亦引申指传诵、讲习。姚华《曲海一勺》:“猥谈琐记,尚目录于缥缃;瞎话盲词,亦

  • 剪叶藩封

    同“桐叶之封”。唐白居易《赠悼怀太子挽歌辞》诗之二:“剪叶藩封早,承华册命尊。”

  • 李贺诗囊

    源见“锦囊佳句”。指贮诗之袋。宋陆游《衡门独立》诗:“宋清药卷贫来积,李贺诗囊病后空。”【典源】 唐·李商隐《李贺小传》:李贺“每旦日出与诸公游,未尝得题然后为诗,如他人思量牵合,以及程限为意。恒从小

  • 与其杀不辜,宁失不经

    辜:罪。失:失职。经:成规。 与其杀掉无罪的人,宁可不杀而犯不按成法办案的错误。 表示决狱量刑,应非常慎重,宁失之宽,不失之严。语出《书.大禹谟》:“罪疑惟轻,功疑惟重。与其杀不辜,宁失不经。”宋

  • 抹月批风

    宋代苏轼《和何长官六言次韵》:“贫家何以娱客,但知抹月批风。”抹、批:都是指切菜。抹,细切;批:薄切。意为用风月当菜肴,是文人表示家贫无可招待客人的戏言。并列 抹,细切;批,薄切。用风月当菜肴。文人常

  • 曲突迁薪

    同“曲突徙薪”。柳亚子《恭谒孙先生之灵堂有感》诗:“曲突迁薪今已矣,一夫不杀血成江。”

  • 裘葛

    《公羊传.桓公八年》:“〔祭〕春曰祠,夏曰礿,秋曰尝,冬曰烝……士不及兹四者,则冬不裘,夏不葛。”何休注:“裘葛者,御寒暑之美服。”后因用“裘葛”为寒暑时序变迁。元柳贯《睡馀偶题》诗之三:“简书方厉禁

  • 东陂田

    《后汉书.周燮传》:“有先人草庐结于冈畔,下有陂田,常肆勤以自给。……宗族更劝之曰:‘夫修德立行,所以为国。自先世以来,勋宠相承,君独何为守东冈之陂乎?’”东汉.周燮是研究《易》、《礼》的大师。他不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