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行将就木

行将就木

年老将死。《左传.僖公二十三年》记载,晋公子重耳,因王室内部争夺王位的斗争,逃亡在外,在狄国娶了季隗( ㄨㄟˇ wěi 伟),生了两个孩子,住了十二年。又将逃亡到齐国,对季隗说:“待我二十五年,不来而后嫁。”对曰:“我二十五年矣,又如是而嫁,则就木焉。请待子。”就木:进入棺材。


偏正 将要进棺材了。形容年老离死亡已经不远。语本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晋公子重耳奔狄,娶季隗,将适齐,谓季隗曰:‘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。’对曰:‘我二十五年矣,又如是而嫁,则就木焉!’”卧龙生《玉剑香车》上:“但你应知道,你我都已~,而大哥却正如旭日初升,我们既和他结交一场,便应襄助他。”△多指年老体弱者。→风烛残年 命在旦夕 风中之烛半截入土 ↔旭日东升 方富于年 来日方长


解释行将:即将、将要。就:接近、进入。木:棺材。比喻人临近死亡。

出处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将适齐,谓季隗曰:‘待我二十五年,不来而后嫁。’对曰:‘我二十五年矣,又如是而嫁,则就木焉。请待子。’”

公元前656年,晋国公子重耳遭受谗言,受到父亲晋献公的猜忌。晋献公准备杀掉他,就派军队到蒲城来攻打他,蒲城人想要迎战,重耳不肯,说:“我仰仗着国君父亲的恩宠才享有自己的俸禄,也因此才得到百姓的拥护。有了百姓的拥护再反抗国君,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了,我还是逃亡吧。”

因为重耳的母亲是北方少数民族,所以重耳带着少数亲信逃到了北方的狄人那里。狄人攻打咎如(春秋时赤狄部落名,隗(wěi)姓,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南),俘虏了这个部落的两个女子叔隗、季隗,将她们送给重耳。重耳娶了季隗,生了伯鲦、叔刘。把叔隗嫁给了赵衰,生下了赵盾。

重耳在狄人那里呆了十二年,后来(公元前644年)他要到齐国去,就对季隗说:“等我二十五年,如果我没回来你再改嫁。”季隗回答说:“我已经二十五岁了,再过二十五年改嫁,恐怕就要进棺材了。你还是让我等你吧。”

八年后(公元前636年),重耳在秦国国君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国当上了国君,即历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。于是狄人把季隗送回晋国,两人得以团聚。

近义风烛残年

例句

他自己也不懂得为什么她的心情是那么苍老凄凉,像是行将就木之人了。


【词语行将就木】  成语:行将就木汉语词典:行将就木

猜你喜欢

  • 以升量石

    以小的器具来测量大的器具。比喻以浅陋揣度高深。《淮南子.缪称训》:“使尧度舜则可,使桀度尧,是犹以升量石也。”偏正 石,容量单位,汉代“石”、“斛”混用,宋代改五斗为斛,二斛为石,后以十升为一斗,十斗

  • 离魂倩

    同“离魂倩女”。明汤显祖《紫钗记.托鲍谋钗》:“月溶溶罩住离魂倩,坠钗横处,相寻特地逢迎。”

  • 卓家琴

    源见“琴挑文君”。借指优美的琴曲、音乐。唐卢纶《送从舅成都县丞广归蜀》诗:“古郡三刀夜,春桥万里心。唯应对杨柳,暂醉卓家琴。”

  • 老蚌珠胎

    源见“老蚌生珠”。多指老而得子。清姚鼐《香亭得雄于其去岁所失小郎有再生之征一诗为贺兼以识异》:“金环乘穴真堪信,老蚌珠胎倍可欣。”见“老蚌生珠”。清·姚鼐《香亭得雄于其去岁所失小郎有再生之征一诗为贺兼

  • 牵衣肘见

    源见“捉衿见肘”。形容贫穷衣不蔽体。唐王维《送郑五赴任新都序》:“牵衣肘见,步雪履穿,获戾由忠,是贫非病。”【词语牵衣肘见】  成语:牵衣肘见汉语大词典:牵衣肘见

  • 玉杯

    《汉书.董仲舒传》:“说《春秋》事得失,《闻举》、《玉杯》、《蕃露》、《清明》、《竹林》之属,复数十篇。”颜师古注:“皆其所著书名也。”后因以“玉杯”泛称重要的著作。北周庾信《小园赋》:“琴号珠柱,书

  • 庭戏莱衣

    源见“老莱娱亲”。谓家有孝子孝敬双亲。宋无名氏《水调歌.寿史相》词:“庭戏莱衣双桂,砌列谢兰无数,廓庙会风云。”

  • 女须

    同“女媭”。宋姜夔《探春慢》词序:“予自孩幼从先人宦于古沔,女须因嫁焉。中去复来几二十年,岂惟姊弟之爱,沔之父老儿女子亦莫不予爱也。”【词语女须】   汉语大词典:女须

  • 首丘

    同“归正丘首”。宋苏轼《到惠州谢表》:“衰疾交攻,无复首丘之望。”亦喻指故乡。清黄遵宪《哭张心谷士驹》诗之一:“匆匆事业了潮州,竟认潮州作首丘。”【词语首丘】   汉语大词典:首丘

  • 饴含抱孙

    同“含饴弄孙”。清 龚玉晨《紫姬小传》:“饴含抱孙,亦止孝先一人。”见“含饴弄孙”。清·龚玉晨《紫姬小传》:“~,亦止孝先一人。”【词语饴含抱孙】  成语:饴含抱孙汉语大词典:饴含抱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