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五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蚕丛鱼凫

蚕丛鱼凫

文选》卷四晋.左太冲(思)《蜀都赋》:“夫蜀都者,盖兆基于上世,开国于中古。”晋.刘逵注:“扬雄《蜀王本纪》曰:‘蜀王之先,名蚕丛、柏濩、鱼凫、蒲泽、开明,是时人萌,椎髻左言,不晓文字,未有礼乐。从开明上到蚕丛,积三万四千岁。’”

传说蜀地之王有“蚕丛”、“鱼凫”,皆为远古时代蜀国创始人。后遂为咏蜀地之典。

唐.李白《蜀道难》:“蚕丛及鱼凫,开国何茫然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太平御览》卷一六六引扬雄《蜀王本纪》曰:“蜀之先称王者有蚕丛、折权、鱼易、俾明,是时椎髻左衽,不晓文字,未有礼乐,从开明已上至蚕丛凡四千岁,次曰伯雍,又次曰鱼尾,尾田于湔山。”《文选·左思〈蜀都赋〉》刘逵注引前书曰:“蜀王之先,名蚕丛、 柏、 鱼凫、 蒲泽、 开明。”

【今译】 蚕丛、鱼凫 (一说名鱼尾)是远古传说中蜀地两位君王的名字,据说在他们那时候,蜀人梳着槌状的发髻,穿前襟向左边开的衣服,尚未有文字,也没有礼乐,从开明上溯至蚕丛有四千年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借指蜀地 (今四川)一带的上古君王、历史风物。

【典形】 蚕丛、蚕丛地、蚕丛鱼凫、鱼蚕。

【示例】

〔蚕丛〕 唐·李白《送友人人蜀》:“见说蚕丛路,崎岖不易行。”

〔蚕丛地〕 明·杨慎《六州歌头·吊诸葛》:“乌鹊惊飞,虎踞蚕丛地,炎焰重融。”

〔蚕丛鱼凫〕 唐·李白 《蜀道难》:“蚕丛及鱼凫,开国何茫然。”

〔鱼蚕〕 宋·苏轼《入峡》:“遗民悲昶衍,旧俗接鱼蚕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红丝暗系

    同“红丝系足”。《儿女英雄传》十回:“〔安公子〕还不曾红丝暗系,先弄个白刃相加。”主谓 相传月下老人掌管人间姻缘,用红绳系夫妻之足。比喻暗中牵合婚姻。《儿女英雄传》10回:“(安公子)还不曾~,先弄得

  • 齐虏以口舌得官

    齐:地区名。今山东泰山以北黄河流域及胶东半岛地区,为战国时齐地。虏:奴隶。齐虏,是骂人的话,这个指刘敬,刘是齐人。口舌:表示能言善辩。 这个山东佬做官全凭一张嘴巴。语出《史记.刘敬列传》:“上使刘敬

  • 下马威

    原指长官初到任故意用严法处分下属官吏,以示威严。西汉班伯被任命为定襄太守,当地吏民听说班伯是贵族子弟,很年轻,又是自荐来上任的,就怕他到任后给下属来个“下马威”,都很害怕。后以此典泛指先给对方以打击或

  • 庭闱

    旧称父母居住之地。也借以称父母。唐代杜甫《送韩十四江东省觐》诗:“我已无家寻弟妹,君今何处访庭闱?”【词语庭闱】   汉语大词典:庭闱

  • 以小人之心,度君子之腹

    原作“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。”形容用坏心肠来揣度推测他人好的言行。公元前514年,晋国执政韩起死,魏舒代为执政,选贤任能,刷新政治。当年冬,梗阳发生一起案子,当地大夫魏戊不能处理,将它移交魏舒。被告用

  • 掩鼻计

    《韩非子.内储说下》:“魏王遗荆王美人,荆王甚悦之。夫人郑袖知王悦爱之也……因为(谓)新人曰:‘王甚悦爱子,然恶子之鼻。子见王,常掩鼻,则王长幸子矣。’于是新人从之。每见王,常掩鼻。王谓夫人曰:‘新人

  • 莼羹张翰

    源见“莼羹鲈脍”。指归隐后的张翰。亦泛指淡泊隐居的高士。元张可久《人月圆.客垂虹》曲:“三高祠下天如镜,山色浸空蒙。莼羹张翰,渔舟范蠡,茶灶龟蒙。”

  • 鼓庄盆

    同“鼓盆”。唐薛逢《送韩绛归淮南寄韩绰先辈》诗:“相逢且问昭州事,曾鼓庄盆对逝川。”

  • 长坂九回

    源见“王尊叱驭”。指极险之路。北周庾信《周陇右总管长史赠太子少保豆卢公神道碑》:“渡泸五月,葛亮有深入之兵;长坂九回,王尊有忠臣之路。”

  • 宠辱无惊

    见“宠辱不惊”。《警世通言》卷1:“子期~,伯牙愈加爱重。”【词语宠辱无惊】  成语:宠辱无惊汉语大词典:宠辱无惊